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诗解
⑴诗名,又作《山中送别》、《送友》。
⑵掩:关闭。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⑶明年:一作“年年”。
⑷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
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
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诗韵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跃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跃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叹服。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