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汉城区的旅游景点,相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黄鹤楼和长江大桥。作为知名的人文景点,黄鹤楼的地标属性毋庸置疑,相对来说,长江大桥作为一处南北重要交通枢纽,也能排出与黄鹤楼同样的热度就有点让人意外了。实际上,作为中国长江上的第一座超大工程桥梁,长江大桥建成的意义早就超出了它的交通属性,历来为旅游武汉必逛的景点。由此也诞生了一种别样的旅游方式:它需要全程步行,耗时1个多小时,可鸟瞰武汉三镇,长江全景,不但游人们趋之若鹜,每届到武汉读书的大学生更是必去,它就是徒步走过长江大桥。
徒步走过长江大桥这一游览方式,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兴起,但必然是从全国各地的旅游热形成之后开始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成为全民追捧的旅游景点前,武汉本地土著对于过江过桥的意愿并不强烈(现在也是),即便必须要过江也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长江大桥上经过的分分钟事情丝毫不会印刻在脑袋里,毕竟早就习以为常。一直到长江大桥两畔的龟蛇综合景区成型后,武汉吸引到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于是作为两景区之间的“纽带”,长江大桥顺理成章被抬上了热门地位。
在这个过程里,游览长江大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在武昌这边的临江大道下仰视大桥全貌的,也有乘着轮渡远观大桥横跨之美的,更多的方式是从武昌桥头上桥,从东往西往汉阳桥头方向走去,全程步行,没有中转站和休息点。根据游客起始站点的不同,也可以由汉阳桥头那边的公交站下,从西往东走到武昌桥头这边,步行不同方向,欣赏不同角度景点。长江大桥全长1600多米(含引桥),一般游人全程步行,加上拍照逗留等时间,基本上最少耗时1个小时以上。
如果从武昌桥头这边出发上桥,一般走的起始点是司门口天桥或者黄鹤楼西门,两处不仅本身涵盖景点,还有公交车可乘坐;同样,从汉阳桥头上桥,也有专门的旅游线路公交车停靠,汉阳桥头处有龟山景点入口,景点之间相互串联度高。不过,既然步行走大桥,实际大桥上和大桥下的景点才是主题,无论从哪边上桥,第一站看到的是桥头处守卫的武警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美的风景之一。
走过引桥处,走到主桥上,平视可以看到大桥桥面,也是大桥的第二层:双向车道上机动车川流不息,私家车、公交车,还有特别的有线电车跑得有条不紊。人行通道这边的宽度有限,有桥边护栏和路面护堤,护栏上遍布各种精细雕刻,看得出极富工匠精神。站在护栏边远眺,可鸟瞰整个长江段位的全景,还有远处的武汉三镇全景,视野非常开阔,像武昌这边的司门口、徐东,对面的洗马街、晴川桥等,尽收眼底。60多米的高度,看着江上的船只和两边路上的行人,十分渺小。大桥第二层下面是走火车的,不对游人开放,只有偶尔经过列车时,轰鸣声不断,站在桥上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晃动。
长江大桥上观赏武汉三镇的点非常多,基本上处处可鸟瞰。对于三镇全景和长江全景,桥上能明察一切,天气晴好的时候,视野开阔,大桥两边的黄鹤楼和龟山电视塔尽收眼底。除了东西两侧的风景,大桥上还能看到南北两侧的其他长江大桥,比如北侧的长江二桥,南侧的鹦鹉洲大桥等。因为距离江面高,大桥上的风很大,吹着极其凉爽,所以如果需要拍视频一定要做好麦克风的防噪效果。
虽然走一趟大桥耗时长,费体力,但还是阻挡不了游人的热情。对于一般游人而言,基本每天都有,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每年到武汉读书的大学生。学生好奇心重,乐于挑战,大学又是极其自由开放的学府,青春年华大可尽情挥霍,他们四处游玩的兴致可不低,这其中就包括步行走过大桥。以至于武汉的高校圈里已经形成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四年大学时光必去大桥走一趟,还诞生诸如“情侣牵手走一趟大桥会天长地久”的传言。
步行长江大桥是游人们热情的体现,但在不同时期步行长江大桥也能体验出不同的感觉来。像小编当年读书的时候,学校在汉阳沌口,大一入学就被几位室友一起拉着走大桥,因为其中有一位本地土著,大家听从他的建议,直接乘坐413路公交在黄鹤楼下。大家的走大桥之行,先从户部巷填饱肚子开始,然后拎着小吃和水上司门口天桥到武昌桥头,再往回走去汉阳那边。那时候小编和室友们可不是冲着“天长地久”去的,就是纯粹好奇,结果几个人光顾着走路,40分钟不到就走到汉阳桥头这边。
步行走过长江大桥,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旅游方式,不过,并非所有季节都适合,一定不要选择夏季走,因为武汉的夏天户外真的可以热死人。一般最好的季节是秋末冬初,秋高气爽、万山红遍,登高望远、开阔心胸,是为人生一件快事。对于行走大桥,固然可以欣赏到美景,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大桥桥身,严谨跟随他人在桥上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