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妈妈们聚会,忘记是谁先开了头说自家孩子叛逆不听话,这个话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聚会随即演变成了妈妈们的吐槽大会:
“每次我要他洗澡,要叫他10多次,直到我生气想揍他,他才拖拖拉拉起身去洗澡。”
“每次他发脾气犯错后,我都会学着共情,好好地与他坐下来教他一番道理,他也答应改过,可是,不到两天他又乱发脾气犯同样错误!”
“我家孩子吃饭拖拉,边玩边吃,为这个问题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每餐都等他1个小时以上才能收拾洗碗,每次都感觉游离在崩溃的边缘。”
“每次都与他说好了先做功课再看电视,可是放学回到家里他二话不说便打开电视机,坐在那里3个小时动也不动。”
“那些和孩子沟通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每次一看到她犯错,我还是控制不了怒火,脱口而出的还是那些事后让我后悔的话。”
……
虽然情景各有不同,但槽点都在于:孩子不听话、顶嘴、叛逆。你家的孩子,会这样吗?
有人说过,世上没有熊孩子,只有错误的育儿方式。而一切育儿方式的起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和孩子沟通。
深以为然。爱孩子,请和孩子好好说话。
来看看懂沟通技巧的家长和普通的家长如何与孩子对话:
情景: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里一脸郁闷。
普通家长:“你最近干什么去了,没有认真学习吧?分数怎么下滑得这么厉害?”
懂沟通技巧的家长:“考试没考好,你心里一定憋得慌吧?妈妈理解你的感受。来,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是什么情况?哎呀,这次作文几乎没有扣分,你是怎么做到的?虽然整体分数有所下滑,你觉得下次考试如果要提高10分,应该重点在哪里下功夫?”
以上两种沟通方式,你认同哪种?平时常用的又是哪种?有效的亲子沟通,其实很简单,来学学这四点技巧。
一.共情倾听
1.我理解你
在《共情力》这本书中,是这样定义共情的:
共情,就是一个人能理解另一个人与众不同的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共情不是同情心,当人们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时,通常会做出“我理解你都经历了什么”这样的表述。
对孩子共情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之分,负面行为只是孩子表达复杂情绪的方式,他可能要表达痛苦、嘲笑、生气、难过等。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肆无忌惮地发泄各种情绪,说明他在你这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就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运用共情,这里有一个万用模板:
先共情+肯定孩子的愿望+用“问题是”(或“同时”)开头……说出妈妈为难的原因+为孩子提供合理的选择
举个例子:催着迷于故事书的孩子洗澡的
“书里的故事太精彩了,妈妈能理解你想继续看的心情,问题是现在时间不早了,太晚睡休息不够明天起不了床。你是想5分钟后洗澡还是想现在马上洗澡,洗完澡再看5分钟的书?”
这样的沟通,孩子能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他也愿意配合做出选择,无论他选择妈妈提供的哪种方案,都是对问题的解决。
2.我在听你说
倾听孩子说话,不要随意打断或制止孩子,让孩子把话说完。共情倾听要我们慢慢地听,并进行思考,保持自我平静,这样我们才能感知孩子的意图,并做出正确的回应。只有认真倾听,才能避免妄下结论、批判他人、好为人师等亲子沟通中常见的毛病。
有个妈妈提到,有一次,她看到儿子在书房拿着IPAD看,那一刻,她抑制住想脱口而出的:“你又在玩游戏?”,选择了用平和的语调说:“原来你在这里看IPAD啊。”儿子接过她的话说:“我来看看里面的电量还剩多少。”说完就把IPAD收好。不管儿子那时是否有玩游戏的心思,妈妈这样先陈述事实再倾听儿子的做法值得肯定,如果不听儿子说先劈头盖脸对他一顿指责,那可能免不了一场冲突。
二、描述事实
1.对事不对人
和孩子沟通时请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行为展示,不用评判性语言,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说白了,就是对事不对人。
我经常跟孩子强调,有时候我会因为他的某种不当行为生气,并非不喜欢他,我一直爱着他这个人。
孩子天生对情绪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又很弱。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描述事实并且指出这个事实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自我平静,使情绪更趋于平和。这样孩子从我们这里接收到的是平和的情绪,她也愿意合作,不至于产生抵触,自然也就更加容易解决问题。
2.过程比结果重要
无论是在给孩子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还是鼓励肯定孩子的积极行为,都可以用描述性语言,着重在于具体行为上,强调过程重于结果。
比如:
“这幅画画得很好,你花了3个小时细心地画,妈妈都佩服你能有这样的专注力和自制力。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肯花3个小时去做准备,一定会有进步。”
三、解决问题
1.和孩子谈愿景
有一本书叫《蜥蜴脑法则》,说的是人脑中存在 “蜥蜴脑”结构,会令我们更关注自己的喜好,喜欢满足自己的愿望。利用这个特点,说服别人的利器是谈对方想要的东西,帮他们搭建路径达成愿望。
书中举了个例子,说的是劝说一个厌学少年上学:“你想要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管教,第一件事就是要顺利毕业,如果不能毕业还得继续留校还得受控于父母和老师……”少年一想,果然如此,于是那些会阻碍他顺利毕业的逃学、不做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都自动戒掉。
同时,和孩子聊愿景,帮他实现愿望,还能增强孩子因为做成某事带给他的自信,一举两得。
比如,有个孩子喜欢在周末玩游戏,妈妈和孩子说:“只要你把自己该做的事都完成了,其他的时间就是你可以自由支配,包括玩游戏(每次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有了妈妈的承诺,感到被尊重,被信任,孩子很开心地自己规划好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并按计划如期执行。
2.聚焦问题解决而非责任划分
举个例子:
情景:孩子在小区里玩,一不小心踩到泥坑。
普通家长会这样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在那里玩。”
这样的话语聚焦于责任的划分上,且在宣泄不满的情绪,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不满情绪且受到责备,有可能因不知如何表达情绪做出不当行为。
懂沟通技巧的家长会说:“袜子湿了会感冒,走,我们上楼换一双袜子再下来接着玩。”
这样的话语聚焦问题的解决,心态平和,让孩子和家长都继续享有愉悦的亲子关系。
四、语言技巧
1.正面陈述
神经语言学理论证实,如对孩子说“不准**”,孩子的大脑往往会忽略“不准”、“不可以”这几个字,只记得不被允许的负面事项。因此,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例子。
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不要说“不准玩”,而要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就可以玩。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让主动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正面行为。
2.用选择句
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不要用命令语式,而是用选择句,让他们有“自己做主”的感觉。
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如果父母能够协助孩子拟定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孩子做到了,就开始慢慢有自信了。
说了那么多的亲子沟通技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一切沟通,均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和大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孩子和大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受到尊重的孩子,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自尊就会萌发起来,有了自尊,才能增加自强、自立的精神。
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新来过,有些父母会觉得懊恼,因为之前没能和孩子好好沟通,以致影响亲子关系。但父母是人,不是神,只要我们从明白错过的那一刻起,就不再错过孩子的成长,足以。
小微专注自我成长和科学育儿,有态度,有温度,陪你一起记录生活。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儿烦恼,小微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小微原创,欢迎关注,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