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老人家起,中国的圣贤之人就在不断的思考着教育问题。但最让现在的父母们挠头的,还是一个教育问题。为人父母之后,每每同事朋友聚会,孩子教育问题绝对是绕不过的话题,也绝对是一个倾诉不尽的主题。
虽也是历经酸甜苦辣,但我与妻子还是坚信:言教不如身教。每每晚饭之后,家中没有电视之乐,更无游戏之欢,大多时光,各自手捧一本自己所喜之书,尽情享受其中。坚持几年下来,家中小儿也渐渐喜欢上了看书,在看书中找到了快乐与放松。
今日亦是如此,儿子看着他中学的必读书目。
他突然抬起头来,问我到:“老爸,我怎么做,你们总嫌我做的不够好,你来说说看,我如何做,才算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这个问题问的突然,我也没有足够的准备,有了短暂的尴尬。
迅疾思索之后,我决定还是用古人之言来说服他。于是,我装模作样放松的说道:“这个很简单,你们在《论语》中已经学习过了。”
小儿疑惑的问到:“那句话?我怎么没有印象。”
我急速的翻阅了一下手中的书,终于找到了需要的那句话,读到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看小儿来了情绪,我继续引导到:“日知其所亡,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要好好学习,每天都能知道、了解自己所未知的知识。只要坚持,只要一以贯之,日后便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这种“一以贯之”体现的就是“好”学,如果仅凭一时兴起,如果是短暂的激情,便不会做到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奋进,更不会有渐进的能力和水平。”
小儿说:“这也算不上太难,就是一个恒心毅力。决心很重要呀。”
我继续顺着说:“做到了学习,然后还要知道“月无忘其所能”。就是自己每天学到的知识,都要及时进行巩固与消化,每个月都要回顾自己所学有无遗忘。同时,要将所学,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通过践行与运用,便有了自己的学问和经验。”
小儿来了兴致,说道:“老爸,你说的好似很有道理。为何我读《论语》的时候,没有这么多感悟和想法?”
我立马“吹牛”道:“半部《论语》治天下,你知道吧,你有多深的思考,便会在《论语》中读出多少的智慧,《论语》就犹如一口老井,你只要放下水桶,就能打出清澈甘甜的泉水。读书不是看书,不能只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用心去想去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才智。”
小儿开心的说道:“我懂了,你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让我在学校好好学习,放学之后,让我好好复习嘛。”
我苦涩的笑了笑,心想:“这是懂了吗?”
知识不是学问:一些学习想必是有了生活经历之后,才能真正的读懂和读通,这个时候的知识,才转化成了有利人生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