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书名是樊登老师起的,我个人感觉不太能概括这本书想要传达的理念,可能只是这其中的一个点触动了老师吧。这本书更多的是想介绍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如何为内在的自我更新迭代,实现思维的系统升级而不只是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讲一下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心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以心照物”,以心照物的本质是:有什么心,就有什么物。有什么样的志向,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最近看了一些相关的书,都在讲什么是自我。自我就是王阳明先生“以心照物”里的心,是你的内心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射。日本的设计大师山本耀司也说了,“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在读到今天说的这本书时,这些看过的东西都从脑子里跳了出来串在了一起,王阳明先生真的太伟大了,我们今天看的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书,他600多年前就已经讲出来的了。下面就今天的这本书,具体的谈一下我的感受吧!
一、改变是由外向内,并非由内向外产生的。
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那么你应该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可是一个人目前所能做出的对未来的目标、愿景的预设是他现阶段思维和认知能达到的上限。
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反着来,如果是思维决定行动,你的思维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行动也不可能上到新的台阶。所以改变思想是从行动开始的,你思考的方式来源于你过去的经历,改变想法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于之前不一样的事情,去做,而不仅仅只是去想,才会增强你的外在表现力,不要执着于思考,先去做起来,边做边获得新认知边思考。
二、能力陷阱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而它就像是毒品一样,我们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关于这一点樊登老师说它看到这的时候惊出一身冷汗,他也同样陷入了自己的“能力陷阱”,在樊登读书会里,他觉得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书讲好,关于运营方面的事情统统想丢给别人。可他是樊登读书会的灵魂人物,所以应该从更宏观、长远、更广的高度去考虑樊登读书会的运营,除了讲书,他更重要的工作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例如对外宣传、链接外部资源等,要为樊登读会书的未来发展付出更多精力、时间。
对我自己来讲,最大的启示在于:在埋头于每日的琐碎之余,给自己片刻,从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中抽离,更系统全面的思考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我应该从哪些地方去延伸,从哪里去改变。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炫耀欲,需要对付的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出风头的小聪明。
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本书的传达的理念和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产生了高度的一致。改变思想从行动开始,塑造新的自己,就得在你的舒适范围之外去做事,读书看报学习工作,都在塑造潜在的自己,这就是用“行”来提高内在自我的“知”,而潜在的自己又会反过来引导你现在的行为,从而使你渐渐地朝着你理想的自己去努力,这便又是从“知”来指导“行”。重塑自我的过程,便是“行”“知”交替,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你刚开始转变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发现你的经历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你不知道它们能帮助你走到哪儿。但是它们会让你的想法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你反思时能让你明白更多新的东西,促使你找到一些更有意义的方式对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影响。
最后,用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