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掰玉米南郭露拙 学打场举手成伤
东北无霜期短,山里更是霜降早,1969年刚到九月就下霜了。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一下子全受冻害了。队长说:“先把玉米砍倒,堆放好,冬天喂牲口吧。”没几天又是一场大雪,玉米带杆堆在山上,都埋在雪里了。村里老农愁苦地叹道:“这荒年可怎么过啊!”我却不以为然,没粮吃就回家拿啊。
面对大面积的冻害,公社号召各村想方设法先自救,不向国家伸手。生产队就决定要向老天抢粮食,到雪地里往外抢收玉米。这种活的计分方式由计时改为计件,按斤计分,每个人掰的玉米要过秤、量数,按数量多少计工分。这就意味着要看自己的本事,谁也帮不了谁,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得露拙了!
到了地里,人们一下子分散开,各自找到一堆玉米堆就开始干起来。面对像小山一样的玉米堆,从何下手呢?我们学着社员的做法,先用脚踢开外面的雪,再把玉米堆扒开一个洞,身子像熊一样钻进去,坐在里面很暖和;然后,就可以工作了。把一个个玉米穗从杆上掰下来,再把玉米皮剥下来,剥出的玉米棒子放在背筐里,背到过秤的地方秤量、计数。看起来很简单的活,在我这里就变得复杂了。
我争分夺秒地干起来,看到衣华她们已开始去过秤了,心里更是着急,好容易装满了一背筐,可以去过秤了。弯下腰想将筐背起来,一使劲,一挺腰,背后筐里的玉米哗地一下全都从头上倒出来了!人站起来了,背筐也背起来了,但筐里是空的!赶紧重新装上,再往起背,还是一样,只背起了空筐,玉米全都倒了出来。实在没法只好喊救兵,四下一望,衣华她们已走远了,离我稍近些的农家姑娘小于听见了,就跑过来帮我。
她告诉我,先跪下一条腿支撑,另条腿用力,用一股猛劲往起一挺就站起来了。于是我试着操作,借她的扶力站了起来!我背着大背筐磕磕绊绊地到了过秤点,过了秤,计上数,回来再剥。等我剥完这堆,装上背筐,要请人帮忙时,发现周边的玉米堆早已剥完,人们都往更远的地方去了,这回只有靠自己了。身边没有帮手,怎么也站不起来,我故技重演了几遍,心里沮丧地直想哭。我想可能是装得太满了,只好倒出半筐,才站了起来!
上午的活儿收工了,我的第二堆还没剥完。不用说,一天下来,我剥的最少,工分也是最低的,小孙笑话我说:“瞎能瞎能的,像你这样的养家糊口都得饿死!”
秋收开始了,先是割大豆,大豆成熟后如不及时收割豆荚就会爆裂,豆子就要亏收。豆荚很硬像刀片,不小心能把手割破,我们都戴上了最抗磨的皮手套,再让农民大伯把镰刀磨得快快的,准备迎接新挑战!
到了地里,队长喊道:“小知青不会割别着急,慢慢来,别割到腿!”大家一人一条垅开干了。没想到细细的豆杆这么难割,砍几下也砍不断,不小心真会割到腿,没一会儿,知青们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正着急时,老于大爷走到我们身边,告诉我们:“干活得找门道,这豆杆硬砍费劲还砍不断,要这么割,看——”他边说边做给我们看,原来是用镰刀拦过来、用手抓住往前一压就折了!这不是割、不是砍,而是“撅”!一折就断了,又快又省力,一学就会,这办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坚硬的豆杆就是皮手套也快磨破了,农民们的手被磨起硬硬的茧子!
秋收之后要打场,这是我盼望已久的活儿了。场院位于村东头的迎风口处,宽敞的场院平平整整得像个大篮球场,这是山沟里最敞亮的地方,我想象着,干活时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有说有笑该多热闹啊!这天终于要打场了,破旧的劳动服也掩盖不了少男少女的青春气息,大家有说有笑地像去赶集,我心里既兴奋又好奇,这是一种面临新课题的探索心情,也是一种欢乐集会的心情。
大家先到队部领劳动工具,叫梿枷,一个长长的木棍上拴着一个长条形、木条捆成的窄窄的小木梿,摇摇晃晃的很好玩。我们扛着梿枷,来到场院。场院里已铺好了收割的大豆杆子,人们围在四周站成一大圈,我们跃跃欲试,队长喊道:“别急着动手,等会儿让老农教教你们再干。”小孙在我身边,他干过这种活,拿着梿枷就甩开膀子打了几下,我急着说:“快教教我!”他过来告诉我:“这最简单了,你两手握住,举起来,往后甩一下,再用力往下——打!”我按着他的指导,一步步地做着:举起梿枷,往后一甩,叭的一下,小木梿子甩回来打在脸上了!噢的一声,疼得我扔下梿枷,蹲在地上,捂着脸叫起来,眼泪流了出来。大家围过来,叫道:“赶紧看看,打坏没有?”我站起来,右脸已肿了起来,右眼已是乌眼青。就这样,不多,就一下,仅一下!就结束了我的打场之课。没等开战已成残兵败将,丢盔卸甲地败下阵来!
第二节 赶牛车被牛牵制 抬氨水水漫西山
等我养好伤回来时,队里的打场活早已干完了。 冬天农闲时节,开始往地里送粪了。
早起到了队部门口,装好粪的牛爬犁已整装待发。集体户的知青们逐渐也都能顶个成手,生产队对我们的照顾越来越少了,这活儿也是要独立完成的,每人赶一辆牛爬犁,上面装满了人畜粪便,冻得一块块的,没有太大的味道,只是老黄牛让人望而生畏。它虽不说话,但大大的眼睛似乎什么都看得很明白,在老农手里,它乖乖的特别懂事、听话,到了我们手上就不那么顺从了。而且它的后屁股上沾满了一块块的牛粪,脏得很。
这活儿对于衣华来说不成问题,在集体户没粮吃而没人去买时,她就曾自己赶着牛车去几十里以外的公社粮店买粮。现在,她像个熟练的老农,牵着牛爬犁拉着粪就上路了,而我在爬犁前徘徊着,不敢靠近老牛。我从小就怕带毛的东西,手一触到毛就能吓着病几天。社员小李子,年龄和我们差不多,长得又瘦又小,干起活来满身是劲,是个棒劳力。我们挑着担子要压得身子往一边斜,她挑起担子却能快步如飞,轻快如燕。今天送粪,要走出村子很远,不知路上会发生什么,我心中忐忑,就拽着她,要她跟我一起走。
小李赶的牛爬犁在我前边,她走过来把我的牛疆绳递到我手中,拍了拍牛背说:“听话啊,好好干!”牛摇了摇尾巴,似乎听懂了,她又回到她的爬犁上。我跟在她后边,开始走了。我不肯坐在爬犁上,怕不小心弄身上牛粪,就远远地牵着牛绳走着。牛绳拉开了我与牛的距离,不是我牵牛,倒是牛牵着我,都说老马识途,今天方知老牛同样识途啊!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牛车落后了。真是老牛拉破车,它越走越慢,我拉的绳子也指挥不了它,怎么办呢?还好,后面的爬犁赶上来了,小伙子抽了牛背两下,牛的速度加快了,拉得我踉踉跄跄地跟着跑,累得气喘吁吁。好容易到了地里,把粪卸了下来,又拉着老牛的绳子走了回来,算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户长常挖苦我们:“你们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你看人家小于子、小李、大凤这些小姑娘,哪个都是棒劳力,你们呢?俩不顶一个!”他说的没错,在这些农家姑娘面前我们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对她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她们在身边,我们遇到困难也不怕!
山里的农田有的在大山坡顶上,牛爬犁上不去,粪很难送到地里,所以产量也上不去。这年夏天,公社分配给我们队一大瓶氨水,这是给农作物追肥的新产品,生产队经慎重考虑,决定将这瓶氨水施到西大坡的地里。
西大坡就是我们刚来时冬天去拉玉米杆子的那块地,是队里最远的一块地。有一次去西大坡铲地,干着干着天就下起了雨,衣服都浇湿了,队长也不发话去背雨,社员们不把小雨当回事,继续铲地。没一会儿雨下大了,实在没法干了,大家才跑进林子里。可是天越来越暗,雨越下越大,林中已挡不住瓢泼大雨,可谁也没带雨具,想走也走不了,想躲又没处躲,毫无遮雨办法,只有呆呆地让大雨浇成落汤鸡!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留意天气了,上工前先看天,社员告诉我们:早看东,晚看西,朝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云往东,车马通,云往西,水溅泥等等,经多次检验,农谚说得很准,足见劳动出智慧,农民也是有知识的,是书本学不到的知识!
氨水是新产品,据说比农家肥还好,用量少但功效大。我们队只分到这一大瓶,很是珍贵,把这瓶氨水上到西大坡那块地里,给玉米追肥,希望今年能获高产,也算是生产队学大寨的成果。
这天吃过午饭,在队长带领下,全队的劳动大军向西大坡进发了。大氨水瓶由两人轮换抬着,大家跟随在后,好像是一群护卫在保护着什么宝贝。人们都自觉地换班抬着,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走着走着不觉就快到西大坡的山下了,再往上爬上高坡就要到了。我一看,可能就我没抬到,于是快走几步,抢下抬杠;刚结婚不久的小李嫂也走上来要抬,这样我们俩个平日里最笨的人抬起了氨水,走这一路上的最后一程。她在前边,我比她高,在后边,走上没两步,不知怎的一绊,咣的一声,瓶子碰上了石头!哗地氨水顿时洒开了,瞬间,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大家全傻了!我和小李嫂你看我、我看你的,呆呆地不知如何是好。半晌,只听队长一声吼:“真是废物!能不能干了?”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大家都呆若木鸡。怎么办?我狠不得钻到地里!队长一看有个女知青在其中,把更难听的话咽下去了。眼看着氨水顺着山坡往下淌着,能用手把它捧起来吗?能把这些氨水浸过的土挖起来捧到地里吗?覆水难收,无计可施啊!不仅珍贵的氨水没了,这一下午的时光就这样白费了,大家白跑一趟,生产队学大寨的经验也泡汤了,这给生产队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啊!一个队的劳动力白走了半天路,误了半天工,无可奈何,只得打道回府了!
我知道闯了大祸,心里惭愧不已。但没人指责我埋怨我,也没有惩罚;有的,只是仁厚宽容!大山养育的人啊,大山一样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