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打卡第三十七天】
2018.7.1 星期日 晴
今天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周红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漫谈压力管理于情绪调适”的分享。周教授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阐述了健康的三维结构,更全面、更深刻的让我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还是一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压力这个话题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对自己有所期待,那么压力就一定存在。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是生命的深度我们却可以去调整。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外在和不同的内在。当压力来的时候我们要去寻找产生压力的归因。如果一个人把压力的归因全部归于外在的原因,那么他的这种压力就会得不到排解。因为外在的一切人或事都是我们不能控制和改变的。而当你把压力的归因放在内在自我的点上,那么你会发现所有的困难、挫折其实都是暂时的,只要从自己身上找到突破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感到压力的时候,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情绪的失控,有人会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有人会无所事事,烦躁不安,有人会坐立不安,暴跳如雷。当我们我有这样的反应时,说明我们的压力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去发泄和释放的阶段。但是,如果压力得不到减轻,我们就会在情绪中将一部分压力内化或者转移到身体中去。这样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 周老师提到国外的一个心理研究数据:80%的生理健康与情绪有关系。这也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身体的健康与我们的情绪,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情绪或心理的好坏直接对应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一点我是很有体会。在前年,曾经有过持续的情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最终导致身体的病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身体是不好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这种不好的情绪一直在消耗我身体的能量,也让我的身体变的越来越差。因此,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尤为重要,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
周教授也讲到“不要被医生的常模吓到。”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记得前年去做检查的时候,医生拿着报告单告诉我说那个囊肿可能是实性囊肿时,我的心咯噔一下,整个人都懵圈了。心里也确实会有“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是我?”这样的声音。我对生病有着强烈的排斥,对实施也不能接接受,我是抗拒的。而周教分享,则让我很清晰,知道了接纳的重要性。就像张德芬曾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写道的“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了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接纳自己所有的,好的或者不好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信自己,才能有力量继续前行。
在讲到哪些人会被压力击垮这个问题时,周教授列举了四类人群,分别是:精神层面的穷人、不懂拒绝的好人、高标准要求的强人和没有交集的寡人。我其实还是很了解自己的,我就属于典型的不懂拒绝的“好人”。我在几年前学习完形教育的课程时才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我的心理也是有偏差的,我总会想维持自己一个“好人”的角色,也会觉得如果我拒绝的话,对方的期待会落空,会失望。所以,表面上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好人”,其实,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一种讨好他人姿态的反射。这种讨好和对自我形象的在乎源于我从小长大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修正和维系的。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会产生压力,会睡不着觉,会莫名的焦虑。因此,在面对压力困扰的时候,我要学着“全面看”、“相对看”、“发展看”,不断的去调整自己。也要试着多去倾诉,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下午讲到的“校园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我的感触很深的一点,还是家长与老师的责任分工。我们要很清楚的知道,孩子身上很多危机问题不是我们能够真正解决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渗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同时,我们也不要过早的进入问题儿童的家庭,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儿童处理它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情绪,从而帮助儿童调整情绪。其实,归根到底父母才是孩子最安全的存在。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和工作有着美好的期待。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路上,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沼泽,遇见最好的自己。
【始于2018年5月26日 持续至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