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和我的心理老师交谈的时候,他提到了:为什么我不会去谈一些似乎很多人都会去争取的权益。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对于边界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非黑即白地明确,与其花时间在计算你多我少,不如体谅对方,尊重对方的价值,然后寻求彼此更大的利益空间,“整合共创”。
今天读到古典老师的文章,感觉和这段感悟相关:
《生活和工作要区分开
但是要搞明白界限和关系》
工作也是个大游戏。所以你要明白,一旦你开始因为生活而影响工作,等于绑架整个团队为你的个人生活买单。
时间一长,就两个结果——
一,大家特理解你,特喜欢你,但是不爱和你有工作关系,因为和你玩还需要额外为你的私生活付费;
二,大家设计各种规则针对你,到最后,大家懒得理你了。
所以所有的直白们,记得别让别人为你的生活、心情、健康、心理、过去的阴影、前女友、贱男人等等买单——别成为一个“能当好朋友却很难共事”的人。
当然工作和生活分开关键是和你的管理者讨论好工作的边界——比如说你可以提前走,但是你需要何时何地做到什么程度来交付。
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你的自由以影响他人为界。
《你的情绪不仅仅属于你》
这也是一个组织潜规则——你的情绪一旦在公众场合出现,就具有影响对面、周围人的能力,而他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和自我调适才能够与你合作。
你要知道情绪这件事对大家的影响,并且大家不和你玩的时候,要懂得为之负责。
古典老师的建议:
找个健康的、不影响他人的情绪发泄渠道,比如锻炼、运动、画画、看小说、打游戏、下片、旅游、购物神马的。
如果真的有情绪,不要直接了当的表达出来。哪怕冷处理30分钟,让大家看到你自己先在努力,别人也愿意帮你。
别觉得这是我的情绪,与你无关。有情绪的人就是那个在AA餐局里面狂点自己爱吃的菜的人,久了大家都不和你玩。
最后:我为我自己买单、负责,对于合作方,我尊重他的价值,展现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