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完Emily在码字岛分享的个人经历,让我沉思很久。她的故事看似很简单,刚毕业去到一家工厂做了一名普通员工,不甘心又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做文员,然后做网络销售、进入互联网初创公司,从低层职员一步一步做到部门经理,然后结婚生子,边带娃边写稿,成为简书推荐作者。
在这一路的跌跌撞撞中,她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写作,也正是这份坚持,才让她获得了生活的馈赠。
她的故事真切朴实,虽然她讲起来平和得如同我身边熟悉的朋友,但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不是这半个多小时的分享所能讲完的。
也正是这种平凡中的坚持,才是真正触动我的地方。她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不落伍,不想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那么我呢?我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
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书的人,小时候爱看小人书,上小学时最开心的是事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不是因为可以看比赛,而是因为可以把家里的小人书带过来跟同学交换着看。再大一点喜欢看郑渊洁写的《童话大王》,这个每月出一本的期刊,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尽的想像力和快乐。
还记得那时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一点一点节省下来偷偷拿去买书。到了上中学,我又迷上了《散文》和《散文诗》,这两本月刊几乎每一期我都买。
我喜欢读书,喜欢那些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清香,于是,自然而然的,我也做起了作家梦,梦想着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
因为喜欢书,我对语文产生了好感,这门课我也学得很起劲,曾有几次写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阅读,当时别提多开心了。
高考落榜后,我到武汉一所不知名的大学读书,专业是父母为我挑选的会计,他们说毕业后好找工作。而这,偏离了我的文学梦,在迷茫中,我仍然对文字产生着深厚的兴趣。
在大学三年,我参加院系的学生会组织,在记者站做采编,在广播台做编辑兼播音,同时向校刊投稿,只要是跟写字有关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终于有一天,我把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虽然那只是在校刊上发表。
那时候的我,写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喜欢文字,喜欢静静地写字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踏入社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台资企业做储备干部,感觉那时候很流行这个职位。可能很多如我一样的应届毕业生,还不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定位和发展也很模糊,所以企业也顺势而为,设立储备干部,作为部门的后备人才进行观察和培养。
不过,我在那家企业也只做了两个多月就离开了,原因也是感觉生产线上的管理工作不太适合我。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第一份工作对我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我都把储备干部作为我的工作经历拿出来去应聘,结果兜兜转转,我有近七年的时间都是从事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既脱离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又深感所从事的工作不适合我,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苦闷的我,把业余的时间花在了写字上。
那时候的我,既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又没有勇气走出去,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抒发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2010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尝地做上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抓住机遇在第二年升职加薪,成为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为了把部门管理好,我要深入学习每一个岗位的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前面那几年每天都很充实,工作热情很高。
而且公司内部也办有自己的刊物,我也经常投稿,在上面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那时候的我,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想在工作上更加突出自己。
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而我,却是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习的浪潮。虽然接触较晚,但我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毫不犹豫地,我订阅了得到专栏,加入了橙子学院。
参加了线上的训练营,开拓了视眼,认识了非常多的小伙伴,他们上进、热情、追求进步;
也参加了一些线下的活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碰撞出了更加深刻的思想火花。
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一辈子已经被我给浪费了五次。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七年可以任由自己消磨和浪费掉呢?
而现在的我,写作的目的,就是做回自己,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我愿意!
#6094-阿东-三悟久子#橙子学院码字岛第8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