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追刘备,顺流东下。备求救于孙权,权将周瑜请兵三万拒之。瑜部将黄盖建议,以艨艟巨舰载以燥荻枯柴,先以书遗操,诈言欲降。时东南风正急,盖以十船著前,余船继进。进二里许,同时发火。火烈风猛,烧尽操船。曹兵大败。石壁皆赤,故曰“赤壁”。东坡年四十七,谪居黄州。寓居临皋亭,游赤壁而作是赋。曰“前”者,别于后也。江汉之间名赤壁者三焉:一在汉水侧竟陵东,即复州;一在齐安郡城下,即黄州;一在江夏西南二百里许,属汉阳县。破曹赤壁,乃江夏西南者。东坡赤壁则系黄州,与复州赤壁皆是天生赤石之壁,非犹江夏西南缘火攻而赤者也。东坡特借景以吊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八字从游之年月日赋起,确是敷陈其事,直言之体。“苏子”二句赋客、赋舟、赋游赤壁。以上四语,题面点清,下面全皆从此生出。“清风”句点出风,“少焉”句点出月。“风”、“月”二字一篇张本。着“少焉”二字,妙!恰是既望之月。“徘徊”句亦妙,见月之迟迟而出也。“白露”八字恰是秋夜之景,读此等处,当悟篇首着年月之妙。
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箫,复从客箫借吊古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那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游览一小事耳,发出这等大道理,遂堪不朽。若不是此篇妙赋,千载以下,谁知赤壁曾为苏子游耶?篇中凡韵十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