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第十一章最后一句话,老子告诉我们,“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的这句话是接前边的三个比喻来说的,前边老子用三个器皿来给我们做比方,说这有我们太重视了,但是这万物有有就有无,有和无是一对,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大家不要就盯着有,这无也是非常有用处的,所以有和无是在一起的。老子在这进一步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解释,说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和“用”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一讲利用,是一个词,实际利和用在老子这看绝对不一样。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利”当什么讲?利是左边一个禾,代表庄稼;右边立刀代表刀刃,切得很快,割庄稼收割很快,这是利,指锋利,比如刀锋非常锋利,因为切得快,所以就指便利,痛快、顺利的意思。所以,你看顺利有这个利,便利有这个利,都是指痛快、顺利、方便的意思。收割了庄稼也是利益,所以这利也是利益的代名词,有了财物等等这些东西。
老子说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利、用有什么区别?是不一样的,这个利是指实有的物体它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利,比如说刀刃的锋利。用是用,比如说我去使用它,这刀本身锋利,这是利,用刀刃的锋利去切菜,这切菜就是用了,所以这利和用是不一样的。利指实有物体呈现出来的本质特性,而您拿它这特性去做什么事是用,大家看,利、用是不同的。老子这是还在讲有和无的关系,大家要知道,《道德经》是给领导者讲的,在一个领导者身上一定要体现出来这种有和无的统一。当领导者上到一个位置以后,欲望容易无限的增加,这是人的本性,大家说《道德经》怎么讲的这么简单?就告诉你清空欲望这点事吗?就这点事您就做不到,这是人动物本性所决定的。
我们前边讲过,人大脑里边有一部分叫边缘系统,这边缘系统就是为自己攫取、获取,这是生存本能,这个边缘系统的欲望,你想控制它都很困难的,所以人这一生不断滋生的是欲望,您怎么清就是没法给它清干净,所以您说有天生的,一点欲望没有的人吗?不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功课其实都是清空欲望,控制欲望,尤其作为领导者,要把心放空,做事要真的去做。所以,以一种清空欲望的状态去积极做事,这就是有和无的有机结合。
老子他每一个篇章其实都是相联的,就在下面第十二章里,老子马上讲到欲望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老子说“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等等,讲的很多,就是告诉大家这欲望太容易出现了,尤其领导者的欲望特别容易出现,你要尽量清空它,它会让你的内心迷乱,会让你做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尽量清空欲望,做事要积极地去做。如果我们能够清空欲望,去积极做事,这种状态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这是了不起的,大家说这能做到吗?能做到就好了。
我们有几种人,有一种人是彻底虚无主义者,就是什么都不在意,比如说不在意短期利益,但是对于未来的远期规划我也不在意,这是虚无主义者,这是彻底的无。所以,学《道德经》一定要知道,老子讲的是有和无在一起的,利和用在一起的,好多人解《道德经》解偏了,就强调这个无了,老子在讲无,无是多么重要,这无才是真正的。错了,老子讲有、无是结合的,老子从来没有偏废任何一方面,所以我们很多人学《道德经》学成虚无了,消极避世了,那是没有看懂《道德经》的缘故,所以我碰到谁这么讲《道德经》,我说还是要认真读原著,再理解一下老子在讲什么。
还有一种人是只在意当下利益,我现在享受就行了,未来我不管,这是太注重内心的欲望了,对于未来他不管,做事他不大去做,享受就行了,这是享乐主义者;还有一种人是只注重未来利益,现在的不在意,这是有强烈的企图心的人,这种人现在都是忍受,我所有事都忍受,为了以后怎么怎么样,这种人会成功吗?会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充满了痛苦,一直在加油做、玩命做,成功的瞬间快乐,接着下一个目标出现,又去痛苦、去玩命做。
老子告诉我们应该进入这种状态,平时你扎扎实实做事,尽量没有企图心,你乐于享受做事的过程,一点点去做就好了,最终也达到了那个目标。但是人家跟前边的不一样,他做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都不痛苦,因为他没有强烈的企图心,我就要怎么怎么样的,他就一点点去做,扎扎实实去做,享受每一个过程,这样的人是幸福的。所以,我理解老子讲的状态就是清空欲望的状态,我没有强烈的企图心要去怎么样,就扎扎实实做每一件事,去积极做事,这种人到最后往往做的比有强烈企图心的人要好,有强烈企图心的人在做事过程中会伤害自己,到最后虽然也成功了,却是满身伤痕。
所以,大家看看这两个境界是不一样的,做事完全是不同的,我觉得这种没有强烈企图心的,没有那么多欲望的人,一点点扎实做事的人,最后会很幸福的,做事会做得更好。这种境界,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但是我们生活中往往却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一做事头就晕了,强烈的欲望就开始出来了,所以这欲望是要清空的,《道德经》一直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清空它,尽量放下欲望,从容地去做,只要您做的事是对大家有好处的,是利众生的,您就尽管去做,别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您放心,这样的人圆融无碍,一定会特别幸福的。
好的,朋友们,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就是只有无,没有有,老子就在强调这个无,这是误区,老子说的是有和无结合起来,有和无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不可强调一端。我们做事是一种什么境界?是身体要有,做事要有,欲望要无,这就是有和无在您生活中、在您领导过程中的结合。如果谁能够在生活中尽量向这个境界靠拢,您的境界就会越来越高,您做事就会越来越圆融无碍。所以,这是老子给我们的一个启发。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开始聊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的内容就跟养生有关系了,好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