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历史和神话的区分,大概是历史为证据确凿,真实可信的文字或者文物纪录,而神话多是上古时期人们口耳相传,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
可是,在中国的上古时期,由于文字记录缺乏,学者众说纷纭,导致历史和神话混为一谈,冗杂不清。而神话虽无科学依据,但由于神话为宇宙和人类的来源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而且蕴涵了大量中国文化的精华成分。
故而,要讲中国文化的起源,必不可绕开中国的创世神话。
而创世神话的开端,必定要从天地开辟说起。
如果要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相信大家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界是如何诞生的?
跟大家一样,早在先秦时期,好奇宝宝屈原对于世界如何诞生的这个问题展开了一连串的追问。
他的问题如下: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天问》
白话大意:
远古时期的传说,是谁在流传?
天地还未形成的时候,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日月无光昼夜不分,如何能够分清?
那时宇宙无形无状,如何能够辨别?
简单来讲,屈原真正想问的是:
第一,天地开辟之前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第二,天地万物又是如何诞生的?
有人提问,自然就会有人解答。
解答的人就是老子。
根据《道德经》所记载: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说:有一个东西混合而成,早于天地出现。它不停地变化、运转,是天地的母体。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把它称之为“道”。
老子又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道”指的就是上文提到那个混合而成的东西。
道生一,这个一就是指“太一”。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万物浑然一体,故称之为“太一”。
一生二,二就是天地开辟,阴阳已分的状态。
二生三,三,指多的意思,也就是阴阳和合而生的万事万物。古人相信“气化说”,也就是阴阳二气组合变化,生成万物。
所以,天地未开之前的状态叫做“混沌”,也叫“太一”。混沌未开之前,天地未形,昼夜未分,一片窈窈冥冥之象。
混沌一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礼记》,于是世界就诞生了。
所以,我们把天地开辟之初称之为“混沌初开”。
现在我们算是知道天地开辟前的样子了,可是天地是怎么分开的呢?
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
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
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
道本身是个无形无状的东西,即混沌。混沌产生宇宙,就是世界。
宇宙产生阴阳二气。二气当中,较为轻巧的气漂浮升天,就形成了“天”,气之重浊者下地,就变成了“地”。
然后二气和合,产生春夏秋冬,万事万物。
至此,天地开辟的传说已经有了答案。
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人类如何产生。
请看下章:上古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