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大道至简、上善若水等耳熟能详的成语,皆是出自《道德经》。虽然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古籍,但是他的思想已经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从自然里得到的“道”,从上古时期的人物生活里得到的规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需要读者再三领悟。
说实在话,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籍,内容很丰富,但是大多读不懂,于是,我们只能靠名人解读来了解一二。于是我选择了余世存的《老子传》,走进老子的世界,读懂《道德经》。
余世存的《老子传》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叙述老子的一生。本书不同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书籍,特点有三,一是以老子本人的思路描写所处时代的想法,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描写事件的过程,三是以《道德经》为底色,穿插于老子的一生。
读《老子传》时,我就在想,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老子少年时师从常枞,从他那里学到深厚的历史知识,这是基础。成年后,被推荐到周王室,做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的工作。在这期间,他接触了更多的史料,再加上在朝廷之上的地位,接触到更多的治国之策,这些他经历过的事件,和他所知道的历史案例,在他脑海里汇集成知识的海洋。
近代考古让我们知道中华历史存在上百万年,“韶山文化”、“元谋人”、“郧县文化”等的存在,让我们更加坚信古代人的智慧。上百万年的历史,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只能口口相传。人类的进化发明了文字,偶尔记录一些事件,但是没有广泛的传播。
老子是充满智慧的,他看到这种前瞻性,他在古代仅有的少许文字记录里,总结出自己的思想。在与老师同学探讨的过程,研发更多的文字记录当时的思想,比如“道”、“大”、“远”等。
那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很难保存下来,一是因为没有系统化的文字记录,二是因为农耕时期,人们忙着种地,根本不认识字,真正的思想很难被广泛传播,而老子正是这个时期的惊醒者,他看到了世间轮回的道,于是记录下道的规律。
老子西出函谷关,遇到故人尹喜。尹喜挽留他在关上讲一讲他的思想,于是便有了“道,可道,非常道”。在老子讲述“道”的过程中,很多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有时候听懂了,有时候听不懂。老子看到他们听不懂,也只是笑笑,不懂也正常,毕竟他们在他们的位置上看不到老子看过的世界。
其实放在现代,读者读《道德经》,也有很多看不懂的部分。在我看来,《道德经》一部分是治世的道理,那是写给管理者读的,一部分是做人的道理,这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并应用的部分。
百万年的人类进程史,没有文字作为铺垫,可以从化石考古得来的还原真相,那个时候的他们,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变成看天吃饭,所以天自然就成了他们崇拜的神,为了研究出神的特点,聪明的人就开始记录天的变化规律。
老子的道就是从大自然和古代历史里总结出来的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就能掌握生活快乐的秘诀,这便是常人所要了解的道。
那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就是因为没有人记录过这些规律,他想把这些他所思考并印证过的思想记录下来,那么《道德经》就顺应生成了。
以往读《道德经》,大多是以原文做基础,翻译的版本,也有把老子思想引入现代社会的,让人一看就懂是什么意思,但这些都只是简单的分析了原文的意思,是片面的,并不能让读者深刻的认识老子的思想。
而《老子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故事,让读者走进老子的世界,了解老子的思想,在这里,你会看到老子是在什么时刻什么场景,写下如此深刻的话语,记录下隽永的道理。
在《老子传》里,随便哪个道理都够你领悟一生,所以说,老子的思想真的是经久弥新。这一次读《老子传》,也是我离老子最近的一次,仿佛跟着他在古代走了一遭,了解他的生命历程,同时也理解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