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完整的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儿童天然拥有情绪,越小的孩子,他们越是容易用情绪的方式去呈现自我。情绪是生命内在的一种自然的能量的反应。它可以帮助儿童自我修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生命天然拥有的基本情绪有恐惧,快乐,好奇,愤怒,悲伤等。
我们只有认识了情绪,才能看见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并慢慢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这,需要一个过程。
以下情况,是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过的。从最初惯性反应,到自我觉察,然后用看见情绪并接纳情绪的方式去处理,收获了全新的感受与体验。孩子的这些情绪,你看到了吗?
恐惧的情绪:当孩子对我说“妈妈,什么声音?!我很害怕?”
我惯性的做法是会急于告诉小鱼儿那个声音是什么,并告诉他完全不必害怕!新的方式:我会尊重他那一刻的感受并与之共情,告诉他:“是的,你很害怕这个声音。”如果可以,我会抱着他。待他稍稍平静,我会告诉他:“这个声音不会伤害你!你很安全!”直到他平静为止!
恐惧这种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本身并无好坏!孩子从初来到这个世界,由于他们的弱小以及对世界的一无所知,他们常常会陷入恐惧的情绪。我们需要看见,并命名,让孩子了解到这个情绪,并很好的陪伴孩子经历这个情绪,而不是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更不要刻意去锻炼孩子的胆量。
快乐的情绪:当孩子看到我去幼儿园接他时,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在操场上尽情奔跑
当我去幼儿园接小鱼儿时,有时他会张开双臂,直接扑到我的怀里,我们紧紧相拥一会儿。但很多时候,他看到我,会手舞足蹈,并欢快的奔跑,直到快乐的情绪通过身体释放得差不多了,他才会幸福无比地飞奔向我,再和我拥抱!由于我在孙老师的一本书上了解到孩子会通过身体来表达快乐情绪的,所以再当我看到小鱼儿这样时,我只是开心,幸福的看着他,或者跟着他一起奔跑,不会打扰他,打断他,或者催促他赶快和我离开幼儿园。直到他释放的差不多,稍平静时,我会开心地看着他,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非常的开心!”继而告诉他:“妈妈见到你,也很开心!”然后我们拿了书包,幸福无比地离开幼儿园。
好奇的情绪:当孩子对一个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想要去触摸,或者立在那里出神的观察时
我之前对小鱼儿的好奇,几乎是熟视无睹的。当他对一件事物,尤其是对他来讲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时,他会想要触摸,观察。我可能会制止,或打扰。之后当我了解并看到他的好奇时,我就会给他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即如果没有危险的,他触摸时我不再打扰,等他把玩够了,稍有疑惑地看着我时,我会告诉他那是什么。在他好奇,并专注的观察时,我会观察到当他观察完毕时,想要触摸,又有些胆怯时,我会告诉他:“你感到好奇,是吗?”他会点点头。继而我会点头示意并告诉他,“你可以触摸的。可以感受一下它。”然后他就会把他对那件东西的认识告诉我,比如,“妈妈,它是光滑的!”,“妈妈,它有刺!”等等。
愤怒的情绪:当我打断了孩子的讲话,或者没有理解他,他会大发脾气
当我不小心打断小鱼儿讲话或者没有理解到他,他会愤怒!之前可能他的愤怒容易让我和他的情绪共生!但现在,我看见了他的愤怒,并能够接纳他的愤怒情绪。因为我知道愤怒是他当下的情绪,能够引起他愤怒的事情,对他来讲一定非常重要,而且他一定非常痛苦。想到这一点,比较让我能够当下共情与他,而不会带有自己的情绪。接下来,我会说:“是的,你很愤怒!”......“妈妈打断了你,这让你感到愤怒!”......“对不起!”慢慢地,他就会平静,稍后还会给我说一句:“原谅了!”
对于情绪,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看不见到看见,从不接纳到接纳,我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真的看见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并学会了剥离情绪和孩子共同对“你的”情绪,“我的”情绪有了一定认知,相信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慢慢的,我和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会日益增强,最后让我们的情绪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