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读杜工部诗《登高》,为其萧杀悲凉之气象所感,诗人悲天悯人之情怀跃然纸上。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吟诵中各句韵尾字引起了我的兴趣,首句的“回”应读如“徊”,韵ai,次句“来”,三句“台”,无争议,终句的“杯”,如果读作现在的读音bei,则非常别扭,完全破坏了全诗韵律,按照押韵的规律,此处当如前句押“bai”韵!但这些均为猜测,没有根据,也许百度会知道,抱着这种想法在百度上搜索,果然有人提出过相同的疑问。而且引用到更多的带有“杯”字的诗词,以下复制自网络:
------------分隔线,知识产权保护线----------
“杯”这个字是不是有韵母为ai的读音,像“怀”.很多诗词中读bei音的话,很拗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些诗词中的“杯”如果发“怀”音就很押韵.
----------------分隔线止---------------
而另一段文字则直接对此进行了考证。
------------分隔线,知识产权保护线----------
有人考证说,汉·刘向《说苑·善说》中有“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的记载,而这儿的“浮以大白”也就是古代文人常说的“浮一大白”,意思是罚饮一大杯酒,后来引申为满饮一大杯酒.曾以为大白的“白”字古语或方言中是读做“bei”,与“杯”同音通用,现在想来,这个白还是读做“bai”,而“杯”字在古语中是读作“bai”,“白”是“杯”的异化而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杯”字是和“来、哀、台”几个字押韵属于同一韵部的了.
有人认为,好多古人都是四川人,四川话中,回读huai音;杯则介于bei\bai二音之间.以四川话来读这些诗,完全押韵了.
----------------分隔线止---------------
至此,“杯”字读音之惑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