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
经常会看见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但是又遇见了更喜欢的人怎么办?
有的人认为,既然有更喜欢的人就该去追寻,青春就这么几年,何不去冲动疯狂一次呢?
既然已经喜欢上了别人,那肯定就是不爱现在的人了,不爱了为什么还不分手呢?
也有的人认为,要冷静分析,要搞清楚到底是真的喜欢,还是一时的冲动,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的。
也有人站在道德观点上,谩骂那些抛弃自己男友的人,痛斥为“渣女。”
两种观点,各持己见,各有各的理解,难分对错。
在恋爱中,一旦确定关系,我会“清理”所有不必要的异性关系,尽量疏远关系好的异性朋友,最大程度给女朋友安全感。
有时,就算女友问有没有遇到其他好的异性,我都会说没有,不给其增添焦虑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平淡期遇见其他心动的人,是短暂的冲动,不是爱!
(2)
苏格拉底研究过一个著名的择偶准则——“麦田理论”。
说是有一天,苏格拉底将他的三个学生带到了一片麦田,让他们去摘一支最大的麦穗,只能摘一支,并且不能回头。
第一位学生,刚走了几步就看见了一支很大的麦穗,以为这就是最大,迫不及待的摘下了,但是到了后面发现,有更多比手里还大的麦穗。
第二位学生,上下打量,左顾右盼,一直到终点也没有摘下一支,这才发现,最大的麦穗已经被自己错过了。
第三位学生,比较谨慎,他把麦田分成三份,每走过一份,就把自己看到的最大的麦穗记在心里。
直到走到最后一份麦田,和之前记下的最大的麦穗作比较,然后摘下这片麦田最大的一支。
虽然他摘的并不是整片麦田里最大的那支,但却是目前最好的那支,已经非常开心了。
其实,恋爱就跟摘麦穗一样。
第一位,没什么经验,可能被伴侣的某一种特质吸引,从而快速的爱上对方,经过相处下来发现,根本不合适,和自己当初喜欢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第二位,稍微有点经验,但是眼高手低,总想着要最好的,殊不知,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从未一直错过。
第三位,比较满足现状,懂得取舍,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了最好的。
恋爱就像是前两位学生经历相结合的一场轮回,人们终其一生,也只是为了在麦田里寻找到那支最大的麦穗。
(3)
我有个朋友,之前在跟男朋友平淡期的时候就选择了别人。
那段时间,她跟男朋友的关系不冷不热,跟我抱怨说没有了激情,感觉男朋友的存在有无都可!
直到后来不久,她跟我说已经分手了,开始了另外一段新的感情,每天都很有乐趣,新的男友总是会想着法子逗自己开心。
每天的朋友圈都很甜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月不到,发现她又分手了。
我问她为什么?
“唉,别提了!刚开始因为他浪漫跟他在一起,后来时间长了,发现他懒惰,不上进,生活习惯邋遢,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再后来,那个前男友也有了新的女朋友,甚至比之前更加的幸福甜蜜。
其实,说到现在,大家心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人们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直会出现比现在的人更好的人。
那个被抛弃的前男友没有错,如果因为更喜欢别人而分手,那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男朋友没有为你拒绝过其他优秀的人呢?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世间的爱情只有两种:
一种是人身体的本能所带来的吸引和刺激。
而另外一种真正成熟的爱情,是需要时间去经历和沉淀的。
可以因为现任不好而分手,但不要只是因为想要找个更好的而分手,既然当初选择了在一起,就要对彼此负责。
在你觉得爱情变淡的时候,真正的爱情也才刚开始。
也永远有更好的人,而眼前的人就是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