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一场饭局的马拉松,从年夜饭起跑。今年是三家轮庄的线路。三天下来,我有点怀念饿的感觉。
首日伯伯家,用的是张方桌,紧密排列了十五道菜。次日转战叔叔家,换成了圆桌,叫人目瞪口呆地摆了十七道菜。有的菜盘,干脆超脱了二维空间的局限,叠了起来。父母那一辈的,绝对都是驰骋厨房多年的老手。厨师能张罗一桌十多个菜,因为只会十多个。而我们这上了十几个菜,是因为桌子只够摆那么多。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饭桌上你需得用眼神与酒杯双管齐下地盯紧做庄的人家,稍有留神,他们就会溜去厨房。滋啦一声,就又端上一盘冒着热气的佳肴,替下桌上一道残羹。
菜式也是眼花缭乱,鸡鸭鱼肉虾蟹,来上几轮逛三园都是绰绰有余。此般盛情难却,在满满地感动背后甚至能品出一丝后怕。
初二轮到我家。我基本是不住家的,当妈的厨艺难免有些生疏。新的房子,说来也是客场作战。这另我妈压力山大。之前连着几个晚上都拉着我出去买菜。然后每每想起点什么,都要打电话让我带回家来。初一的晚上我还是手握着一把葱回家的,因为超市的小塑料袋一个要两毛钱。
初二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不是梦想,而是菜刀和砧板频频碰撞的声响。虽然我妈先前屡屡谦虚地说我家就简单做几个菜随便吃一下就好,但我揉开朦胧睡眼以后,厨房里各种碗碟已经摆开了即将攻城略地的阵势。就见咱妈在其中左右开工运筹帷幄,时不时把入侵的我和我爸驱赶出来,生怕笨手笨脚的我俩在原本就不大的厨房里碍着了她。
饭菜的准备是有条不紊的,但是看的出来压力并没有褪去。做菜时的心事,会通过一些唠叨流露出来。之前在知乎读过一篇帖子:谈过年回家发觉父母老了的表现。其中点赞最多的答案是饭菜越做越咸。这番回家,老了倒是没看出来,但菜却是真的咸了…我想年纪大了,会有眼花耳背,那么味觉变得不敏感估计也是正常。所以并非她真的口味重了。这事儿我提过几次,可能给她留下了些许心理阴影。那天在厨房,听得最频繁的自言自语便是:我怕这个菜又放咸了……
忙乎了一个早上,我家的饭桌中午终于被填满。客人在饭点前后纷纷如约而至,一顿午饭就在称赞与享受中行进。
送走了酒足饭饱的宾客之后,我问我妈对于今天的表现是否满意。她害羞地摇了摇头,又开始纠结起类似于鸡汤好像怎么没有放盐,木瓜为什么不脆等在我看来无关紧要甚至是未曾察觉的微小细节。做菜人与吃菜人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大餐的后遗症,是无数剩菜带来的烦恼。接下来几餐的任务都是扫剩菜。我妈总是这边夹一筷子,说,我觉得这个豆角挺好吃的……那边吃上一口,嘟囔着,这个肉也不错……我则像是跟在皇太后后面的小李子一样,不停地附和,这是挺好吃的……我也觉得好吃啊……然而我这可不是阿谀奉承的口是心非。
好吃怎么都没有吃完呢?我妈显然认为这样的接话是不走心的。不过这么一大桌子菜,再好吃又如何吃得能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