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新学期刚开学,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要开始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也要陪同适应,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是:家长要比孩子更焦虑。
报班的选择
在进入一年级前,因为家长知道一年级开始学拼音,所以在暑假纷纷让孩子去学幼小衔接,理由是“一年级太重要了,拼音学不好的话后面就很难进行了。”所以满大街的幼小衔接,只为解决家长的焦虑。
今年语文课本改革,拼音在后面,认字在前面。那些学了拼音的孩子家长又焦虑了起来“现在先学认字了,这么难了,得给孩子报班学识字。”于是,识字班应运而生,也只为解决家长焦虑。
才只是刚上一年级,家长的焦虑也在不知不觉传递给孩子。孩子觉得幼儿园时挺轻松快乐的,可上了一年级后,光语文就要报两个班,然后在学校里还要学。孩子不免产生厌烦的感觉。
大部分孩子其实对进入小学蛮期待的,因为年级的升级会带给孩子一种荣誉感,因为他们是小学生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不点了。
但家长在一年级这个事情上普遍的焦虑容易造成孩子对一年级的恐惧和厌烦。这对于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适得其反。
课后作业的拖延
邻居家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前几天还兴高采烈的,可是这股兴奋劲持续了就几天的功夫然后烟消云散了。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因为“作业”出了问题。
孩子妈妈为了给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可谓“煞费苦心”。每次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孩子下笔的先后顺序和写错后的提示都是她的必备工作。
一旦孩子第一次写错了,那么下一次写之前,她就会有警告提示。如果作业整体看起来不整洁美观的话,那么孩子又要面临“作业被撕”重新写的惩罚,当孩子做错一道算术题时,妈妈就又给他布置了10道题,所以孩子在做题时总想着不能出错,要不然又要做题了。因此导致孩子每次写作业都紧张兮兮,完全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当孩子在作业上找不出自我完成的成就感时,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做作业拖拉。
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孩子做作业拖延表现在:首先写的特别慢,这个慢不是指认真,而是明显的耗时间,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说“你怎么写的这么慢?”孩子往往会回复“你不是要我认真写啊,写快了怎么能认真?”
你可以发现孩子在这个时候将“认真”和"慢"对应在了一起,他认为越慢越认真,所以不知不觉中认为越慢越好,可是超出正常单个字的写字速度,便成了明显的拖延。并且还会在一个字上来回的更改。
所以等孩子写完全科作业时,正常都是两个小时的时间,可是一二年级的作业并不是很多啊,可要用时这么长时间去完成,那么等到孩子年级再高点,作业再多点怎么办呢?
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孩子的拖延一般是这样的:比如写着写着作业然后突然去找玩具玩一会,一玩20分钟过去了。然后又跑回来写作业,然后写了十分钟又累了,然后跑到客厅或卧室去拿点零食吃一会,再翻翻别的东西玩玩,又20分钟过去了。就这样来回的折腾重复,等到写完作业,家长一看时间蒙圈了,竟然用了两个半小时。然后又着急了,于是开始盯着孩子写作业,接着又出现了上述情况。
通过上述现象,不难发现的是:孩子的拖延和我们家长的处理方式息息相关。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做作业习惯,这一点很正常。可示不知你发现了没,对于孩子的作业,不管是书写还是准确率,家长都是在要求孩子,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做错后,家长很少去表扬他做对的题目,却总是拿着错题死死不放,让孩子很有挫败感。
家长很多时候都会说孩子写作业时专注力不够,可是从未想过孩子为何没有专注力?
那是因为,当孩子在一旁写作业时,你一会说这个下笔不对,那个字写得不好,那道题做错了要改正。整个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都被切分成一点点的片段,这样如此被分散的时间片段又谈何让孩子养成专注力?下面的2点会帮到你!
1.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就不要在旁边不断的插手或者插话,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可以有思考动脑的时间。
片段的打扰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比如刚开始可以练习专注15分钟然后休息一会,然后慢慢20分钟,这样一步步去培养孩子专注的时间,才会慢慢养成习惯。
2.对于作业,要择其优点而鼓励。要知道"出错"这个词在孩子身上出现很正常,当你做不到百分百父母的时候,为何要求孩子去做一个“完美小孩”呢?
所以在处理孩子作业时,如果孩子好不容易写完了语文,那么在你给他检查作业时,他的书写要是没有达到你的标准,那么你可以从里面挑出你觉得最好看最认真的字告诉他,有可能第一天你只发现了一个字写得很好,但在你的鼓励下,第二天你会发现有三个字写得很好了。这就是进步,所以你可以明确的鼓励孩子进步的地方。
不管是给孩子报班还是陪孩子写作业,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最好的答案是做一位淡定的指导师,引导孩子,帮助他发现和建立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重复旧有的学习认知和模式。
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前行路上最好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