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热情礼貌的客套话会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黄宏和巩汉林的小品《开锁》里,巩汉林扮演的小区里的物业工作人员,每次见谁都会热情的打声招呼“嗨”,感觉他和小区里每个业主都很亲切,以至于每人都觉得他是个热心的服务者,可黄宏的实际问题真的来了,需要他帮忙时,他却说我们不太熟,黄宏反驳说不太熟你每次和我打招呼,这就是客套话,一方若是当真了,双方就会面临尴尬的局面。
我们小区里就有这么一个保安,平日里见他和谁都亲热的打招呼,早上出门他会问“上班去呀”下班时间他也会常问“你回来了”,还很会和小孩子玩,每个人都觉得他很热心,但背后也总是听到他的一些负面影响,说他借着他哥的关系进来在小区里养条大狗,拉着狗随便溜,有时也会吓着小孩子,他每次都会和我客客气气的招呼,对于这样的热心人,我时常会报以微笑回答。
门口一公里附近有家十年前就常去的理发馆,老板是个陕北婆姨,每次去了都是一句“你来了噢”出门都会对客人说句“你慢走噢”,这常用的生意人一句客套话就拉进了客人的心,常来常往,就都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人们对她的理发技术也就不再苛求,都不自觉的朝她家去,哪怕每次去了要等坐好久。相比那些机械化训练的理发机构,一个月去一次就换一茬新手,们也不太会客套,谁愿意把自己的形象毁在这些人手里,我也是这里十多年的常客,老板总是和和气气认真的对待每个客人。不像去年过年前,那个店里的老板只要是染发烫发的活才去笑脸迎接,几十块钱的剪发就三两句怠慢轻蔑的话把客人拒之门外,这样的店我只去过一次,生意自然就门庭罗雀了。
我最早实习单位的一位部门经理,比我大两岁,平时工作起来不苟言笑,给我交代工作总是板起面孔来,可就是在我们同一批实习的同学里,因为不在一个部门,他和他们都非常客气,工作之余也有说有笑,我就当时想不通为什么总是对我冷冷淡淡的,有次他对我解释说因为“自己人”他所说的自己人就是一个部门的,我是他的直接下属,所以就不必那么客气了,我到后来才明白了职场上和平行部门也要会讲客套二字。
在如今微妙婆媳关系里,一般婆婆和媳妇都不讲这样的客套话,所以当那些家庭小问题出来时,就会演变为更为紧张的家庭问题,反而是电视剧里那些中途出现变故的家庭,为了维系某种关系,也会适当的讲出客套话,那么问题来了,和自己的亲戚邻居平时本来也没有那么多共同话题。沟通几句客套话便成了必要性,遇到事情了人家也会过来捧个气场,如果没有几句客套话,那就当你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了。
在快餐式的人际关系里,大家都不想变成陌生人,也不想了解的的更深入,那就有了客套话存在的客观环境,其实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