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文电影品牌的研究

浅析姜文电影品牌自成一系


 

纵观华语电影影坛,姜文的横空出世无疑给这块苍茫的土地上添了浓墨重彩一笔。对于艺术生涯向来有着独特追求与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与演员姜文,在华语电影中形成了一派自成的电影品牌。造就如今的“姜”式电影,离不开姜文本人特殊的生存经历与天生对于艺术的敏锐感知,并衍生出了具有厚度的叙事艺术与风格。姜文导演的电影向来非常具有辨识度,这种辨识度来源于他对艺术高度追求与罕见诠释的反应,也有他个人对于民族、对于这个世界的强烈情感色彩。因此大开大合的悲喜与深沉细腻的思想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在“姜文”式电影中达成了高度一致。本文将从《让子弹飞》一片中,具体阐述姜文电影品牌的体现与表达。

关键词:个人品牌;人生经历;“姜文”式电影;《让子弹飞》



本文将从姜文导演及参演的具体电影为切入点,主要为《让子弹飞》,着重分析姜文导演的人生经历对于他的个人电影风格及独特电影品牌形成的影响。深入体会姜文作为导演对电影倾注的个人情感、在电影中折射出的自传标签与自我表达、赏析“姜文”式电影中残留的“导演痕迹”,了解姜文电影品牌共有的叙事艺术与导演风格、艺术特色。


一、“姜文”式电影品牌的自我表达

不可否认的是,姜文是华语电影圈中拥有理想主义的稀有动物。

姜文所执导电影个人风格的一致性来自其编、导、演的三位一体。在经典意义上,他可谓真正的电影作者,因其作用于影片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也倾力于题旨及每一个场景、细节呈现。姜文电影均改编自文学作品,但它们并非等值性地忠实与刻画,而是基于文学原著的美学精神,对具体的意义表达、性格嬗变、情节铺叙、视觉修辞等进行带有自传性质的风格化改编,使之更好地为影片的造型、表意与叙事、抒情服务。

姜文于2010年贺岁档推出《让子弹飞》一片,一举刷新华语电影多项纪录,斩获国内大小奖项20余个。《让子弹飞》可谓是华语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在于主人公心心念念追求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张麻子的理想不仅要办成,还要贯彻那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所以对他来说,钱不重要,权不重要。没有剥削、没有束缚很重要。他要的是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这是巨大的光环,也是莫大的悲剧。这种带着浓烈悲壮情感的基调非常符合姜文在电影中向来大开大合的个人色彩与导演风格。而也是这种华语电影中少见的导演风格色彩加成促进了《让子弹飞》的票房大胜。

按照正常的拍片思维,《让子弹飞》大获成功后,紧接着推出的应该是它的续集。但常规无法束缚与界定姜文,就算是市场需求也不行。他的思考方式相当特立独行,他的一个电影守则,是两部作品之间必须保持最大的不可比性,基本思路是南辕北辙。

所以踩着《让子弹飞》的脚步,来者是《一步之遥》。

这是一部新奇感大于期待值的电影,在此之前,大众是没有见过哪位中国导演敢如此拍电影。他用拼贴的艺术致敬经典,糅合戏剧、舞蹈、话剧等多种元素,制造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梦。这次姜文没有照顾广大观众的审美。制作成本3亿,曾被看好将打破《泰囧》12亿的票房记录,在5亿关头的疲软让人唏嘘不已。除却时代隐喻,从姜文个人对艺术的本心来看,“日”和“田”只差一步,诸如商业艺术,诸如娱乐至上,一步之遥,却是两个天地。

姜文是平民与精英两种价值观的撕裂者。《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对青春的一场盛大怀念,那个特殊的时代塑造了他的个性,他有极大的英雄主义;而他电影生涯的成长期,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事业的成功又让他很自然地走进了精英阶层。他既有「左」的激进,亦有「右」的保守,他能体会群众的无助,也能感受精英的血肉。所以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商人百姓,他才得以塑造诸多经典。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他都能在作品中表达好对群众、精英这两种阶层秩序的尺度。

姜文曾在采访中说自己拍的是一部电影。这里说的“一部”可以看作是姜文自己生命的进程, 从浪漫懵懂的少年到焦虑的中年, 在从中年危机到豁达的生命态度。作为创作者,姜文是如此复杂;作为表达者,他又是如此简单。他镜头里的主人公各个身怀巨大的理想,以此来对抗现实的残酷,即便把自身毁灭,原则上也一步不让。


二、姜文自身经历形成之影响

姜文在唐山度过大半个童年,后跟随父母辗转过贵州、湖南等地,十岁时定居北京。踏进北京城,他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军队大院子弟。

北京军队大院是五十年代后兴起的一种特殊文化。新中国后,出于国防建设需要,北京迁入一大批经历过战火的军人及其家眷,他们被集中安置在长安街沿线。大院子弟是成长在红旗之下的一代人,他们的世界观被「红色」熏陶。在那个年代,北京给予了他们特殊的身份意识,优质的教育资源。十岁的姜文不会想到,即将融入的这种文化将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养料。

1979年,姜文报考北电落榜,在好友英达的建议下第二年报考中戏表演系,最终通过朗诵《变色龙》片段被破格录取。1987年,谢晋用一部《芙蓉镇》成就了姜文的声名鹊起。这个年轻的后生为了演好秦书田,花了几个月时间走访50多个右派,硬是写成一本人物小传。《芙蓉镇》之于姜文,不止是演绎生涯的高起点,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年轻人学到了前辈们对待艺术心无旁骛的态度。谢晋这个宽厚长者,日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姜文从演员向导演的从容转身。

1988年,《红高粱》斩获第38届柏林金熊,导演是张艺谋,但电影却充斥着满满的姜式风格——生猛、桀骜、荷尔蒙飞溅。据说张姜二人从开机一直吵到杀青,就这样在争执中制造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

1992年,姜文着笔改编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小说的名字叫《动物凶猛》,作者是同为大院子弟的青年作家王朔。这就是后来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碍于投资,拍摄计划搁浅。92年末,姜文赴美拍摄电视剧。1993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拍,资金一路磕磕绊绊,追求品质的姜文不肯妥协,25万尺胶片曾创下中国导演耗片记录。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5000万票房占据当年华语电影冠军,还位列美国《时代》周刊评选95年度全球十大佳片榜首。主角夏雨更是凭借该片一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篇华丽的散文诗,它不仅仅是王朔和姜文的经历,还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


三、从《让子弹飞》解析姜文电影品牌的形成

姜文的每一部影片都做到了独立,他用艺术意识赋予每部电影别样的灵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运用天才般的想象力,以充满诗意的少年心绪透出肆意生长的荷尔蒙。《鬼子来了》中用幽默喜剧讲述黑色禁忌,颠覆宏大叙事,呈现群像最真实的面貌和状态,进一步彰显了姜文的独特风格。姜文的每一部影片都与众不同、绝无仅有,无论《太阳照常升起》中人物精神领地之纯洁及生命野蛮之美、《让子弹飞》里非革命者的革命叙事,还是《一步之遥》中的荒诞恣意、诗化的癫狂梦境,这些一脉相承却又相互独立的艺术作品,成就了姜文的电影谱系。

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以荒诞的形式揭露社会现状著名,叙事情节在荒诞外衣的掩盖下可以表现得更加夸张与戏剧化。电影则借助主人公的经历表达出影片内在的隐喻并引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思考,具有明显批判性。很多人喜欢姜文的电影, 是因为其黑色幽默风格。《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 力图引起人们的笑声, 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表现方法, 《让子弹飞》无疑是一部出色的黑色幽默风格电影。《让子弹飞》给人看似荒诞诙谐的感觉,但其中都带有“寓言式的讽刺”。影片将荒诞与寓言相结合,依托虚构的故事情节,采用夸张、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讽刺旧社会的不公,并通过张麻子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反衬出昏暗的社会现实。

影片开头,马匹拉着火车前进看似十分荒诞。但根据电影的历史背景,加上电影中带有浓厚的革命情节,“马拉火车”隐喻的实质也是讽刺“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表面上打着“民主共和”的幌子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引进西方的新思想和体制,但绝大部分人骨子里仍旧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这并不是一场彻底的革命。

正如影片一样,黄四郎口中所谓的“固若金汤的大门”其实就如薄纸一般。这并不是说府邸真的无法攻破,只是府邸象征的是封建剥削阶级的权力,依旧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的普通大众不敢反抗。导演姜文则通过艺术化的加工隐喻民主共和的观念只在少数精英阶层中传播而没有广泛传播,以荒诞的形式表达对于社会的讽刺。

姜文电影的主要特征为在幽默诙谐的氛围下讲述严肃的历史,但这种幽默并不是肤浅的搞笑,而是具有深刻的隐喻和象征味道。与那些观影沉重的电影相比,姜文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进行历史表述,进而带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具有较强的视听体验。在《让子弹飞》中始终都演绎着这种深刻的黑色幽默。而幽默的语言则是展示的最佳方式,如“步子迈的太大会扯着蛋”、“谁是穷人,谁穷谁就是穷人”等,与影片主题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的台词,促使电影更具有客观性。

在姜文的电影中,总是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向来具有悲壮意味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姜文对于艺术的深刻追求以及他对作品中融入的丰富个人情感。《让子弹飞》整部电影充分体现了姜文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色彩。张麻子这一人物的性格也展示了英雄情结和博大胸怀。张麻子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走向了英雄最终的孤独。在多种复杂情感的糅杂下,姜文在电影叙事中透露出一种表层与深层、积极与消极、负面与正面的交织结合,带给了电影不同的艺术体验,思想层次更加丰富立体,越发引发受众的思想与情感共鸣。

实际上,姜文电影“笔下”的历史作为承载文化表征的言说语境只是观众建构反思的窗口,其目的并非仅是对历史或某些社会问题本身的反思、揭露,更多的是借个体生活状况及社会普遍现象的揭示来形而上地辩证思考人性人欲、文化自觉与公平公义,进而使自我表达能超越时代局限,具有久远的艺术回响。其作结尾多为画龙点睛之笔,既是作者自我风格化的标志,亦是主体关于人性考量、公义考问的反思,可谓艺术作品永恒主题的诗意抒写。 



结论

优秀的电影常常可以用很多个角度去解释, 姜文的作品也是如此。《让子弹飞》中有人认为是赞扬新中国和革命的, 有人认为是赞扬美国新思想的, 有人认为是赞扬民粹的。影片没有单一的限定主题, 让每个观众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出更深层次的东西, 对于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追求才是电影的深度所在。姜文的作品无疑是如此。他将大量个人情感与见解融入他的作品,使他导演的影片带上浓重的个人风格,形成自成一系的“姜文”式电影品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