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选修课了,而且还没选。
看了松浦先生的《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这本书是朋友圈里的一个小伙伴推荐的,看了她写的简短的读书感悟就决定入手读一读了,周末用了加起来大概四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很想对那位推荐的小伙伴说句谢谢哦~
如果说不能不爱的或者不能不做的事那一般会说的都是好事或者积极的事,然后说这个事有多么的有益身心,但这本书的作者提到的两件事是不安和寂寞,而为什么不能不去爱这两件事呢,因为通过凝视、接受、原谅和爱我们的这两种状态我们可以认识、成为真实的自己。
阅读这本书带给我更多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视角,阅读的过程挺有意思。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存在对未来感到不安的情况,之前我总以为是我对自我的要求过高导致的,但书里说到“那些无法抛开“对将来的不安和寂寞”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想面对“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问题”,因此选择了逃避。”这个说法直击我内心,或许这个原因是我不愿意承认的吧,因为不愿面对此刻,所以把焦点转向了未来,而过多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多是焦虑和不安,而不愿面对此刻是因为对此刻的不满意吧,主观对此刻不完全满意或认同,但是并没有做出行动来改变,而是把这种不满意辐射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上,进而对未来不安,我的天啊,这是我的潜在逻辑吗?有些不认识自己了!对现在若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应该做的是行动来改善,而不是逃避,要相信,行动的力量,而且要允许有时间上的积累过程,没有一蹴而就,时间的意义就是如果你愿意它会陪你走近你的理想生活,所以呢,对未来不安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只有思考和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而真正投入思考和行动之后,我还要学会的是放过自己,因为我之所以逃避当下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或许害怕努力之后的失败,哇哦,很想说一句胆小鬼,怕什么呢?不做永远不知道能不能成,事物是动态发展的,那些科学家要是怕失败而不做实验,那科技咋进步?失败并不等于没有收获,只要你在过程中全心投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收获,而且,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有一些是因为错误而产生呢,例如糖精的发现。而当我认识到了我这部分时,我就决定要写下来!面对、接纳和爱自己,从这一刻开始!
“那些心中揣着“被别人比下去的不安和寂寞”心结的人,其实是在要求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换个角度想,他们可说是一群很任性的人。”哈哈哈,一群很任性的人,是的,任性,任性地为难自己!这或许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趋同,或者是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可是跳出来看这个逻辑,有意识地问自己为什么会想“和别人一样”?或许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你本意,只是你以为外界会这样要求你,然而呢,或许其他人根本都没有注意到你和别人不一样,或许我的这个逻辑有些极端,但我认为,我是先于外界事物而存在的,就是先有我,才有我看到的外界事物,所以,我要先是我,而不是由外界解决我是谁,我需要与外界有交流和沟通,但我是谁由我决定,这或许是人格完善的一个标志,所以啊,我们还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仅此一个的,你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所以,如果以是否和别人一样来判断自我的价值,那太没意义了,关注你自己,看到你身上的价值并好好珍惜,然后再看看你的价值是否也可以让别人受益,是否可以与别人分享呢~松浦先生的有些逻辑真的很赞!
对于职场的认识也多了些理解,“如果你希望别人认同你的工作表现,你必须先做出实绩。”多平常的道理,谁都懂得吧,可是,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真的不一定能处理好实际生活的情况哦,就比如,你在职场里,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虽没大功也没什么过错,你有一位同事,工作量没你大,小过不断,还偶尔偷个懒,但是你们两个拿着同样的工资,你觉得你会平衡么?多半不会平衡,因为你觉得你比她付出的多,可是却是一样待遇,但尽管你确实付出的更多,但职场的功过衡量里,你们两个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呢,你是优于别人一点,但你真的做出了实绩么?不是相比较出来的优秀一点,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结果论是职场的规则之一,从来不是以付出程度来论的,付出100结果60和付出80结果80,看的是结果,即便考虑过程,那也只是友情分,浮动1-2分之间十分有限,而且给了你你也未必想要这友情分,有句话说的是“你优秀一点点别人会羡慕或嫉妒,但你优秀一大截,别人就是尊重和敬佩了。”我觉得十分适用职场,大原则上,职场还是以业绩论英雄的,所以你工作上的价值体现于工作业绩,而非对工作的付出,值得谨记,成熟的职业观。
你有过这种感觉么,就是惯性地打开微博漫无目的地刷,刷了好久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总是感觉少点什么,觉得空虚不充实,我有过,在松浦的书里我认识到,我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时刻。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但又不感觉充实,其实是在逃避,逃避自己的内心,刷微博不是我所想要的,可是我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我知道想要什么,但我觉得很难,我怕做不到,怕付出了之后被认定失败,那就是完全没希望了,这个和“对未来不安”基本是一样的原因,所以啊,我的内心住了一个多么胆小又追求完美的小孩,但是思想和行动的矛盾总是会让这个小孩纠结其中,而一切的解决办法就是行动!这个时候要以目标为导向,但不需要因为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就怯步,除了我们必然会死去,还有什么是必然会发生的呢?生活原本就因为不确定性而丰富多彩,这里的逻辑就和职场不同了,职场多是以结果论英雄的,可是生活或是生命不是,生命的意义在于长度、深度和广度,我们的意义体现在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存在即意义,不要让对失败的不安阻碍了你探索生命的脚步,迈出去吧。
接纳自我也是个重要的课题,“只要在身体被逼到极限的时候,去审视自己的心,你会发现自己意外的一面。你会被迫人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那个你尽可能不想看见的丑陋的自我,才是你应该接受的自我。”有意思吧,我们认识并接纳‘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个想法并不那么容易的,因为总是觉得接纳了、承认了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实际并不是否定,而只是认识客观事实,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的是:不完美才是常态,因为原本就不存在绝对完美,不是吗?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可能倾向于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才是常态啊,你们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你们有那么多不同,为什么要要求你和他一样呢?所以松浦先生会说这部分人“任性”,哈哈哈,这个说法很中肯。
面对失败是个需要点艺术性的思维的,“一切的折磨,或许都是用来锻炼自己的弱点而量身打造的试练呢。”就是“凡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强大,”一个道理,从失败中成长,而不是深陷失败的情绪中对自己妄加评论,就当成赠送的学习机会哇!
如果我们开始了认识自我的旅途,那我们总会有认识到自我胆小或是苛刻的时刻,也会为自己的神逻辑感叹,然后,就是在更多的认识自己之后呢,我更加坚定的想要拥抱那个胆小害怕失败又追求完美的自己,因为那是真实的我,认识到了真实的我自己时,那一刻是轻松自在的,不需评价或期许,而是真真切切的体会感受和拥抱真实的自己,就像是“直到有一天,我决心去爱我内心的那个胆小鬼。”“无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欠缺什么,拥有什么,我都绝不能讨厌自己,要好好珍惜自己,到死都要继续爱自己。”
“活着不是在寻找答案,而是要面对自己,一面思考,一面积累每一天的经验。”认识我们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值得一辈子潜心研修,生命面前,愿你我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学生’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