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常会遇到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那么作为产品经理该如何均衡这种需求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关于这个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产品价值的问题。而产品价值拆分来看就主要涉及到用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问题,一个是用户体验上的反映,一个是商业上的体现。
通俗的说就是这个产品做出来了,用户用的爽不爽,公司是否“盈利”或者达到了某种预期的效果。当然这种产品间的均衡关系是产品经理不得不面对的,向上是来自老板的效益化需求,是关乎产品能否实现商业变现的问题,向下是来自众多不同用户的各种良好体验问题。
如果把需求问题本身看作是一款产品的话,那么它的用户对象就包括了公司与用户,而往往这两类用户的需求是很难达到一致的(当然在一致的情况下也就不用去均衡了,满足一方的也就基本满足了另一方)。
俗话说得好,众口难调嘛,产品既要让用户用的爽又要有合理的商业实现行为,产品经理就需要分析这两种需求关系,通过合理的手段与方式达到产品价值的均衡化体现。
除了所谓的分析均衡外(单独只顾一方的需求行为必然是不理智的),落实到产品上怎么实现了?
一般是通过交互或者功能的辅助去体现,如果用好了,就可以较好的解决均衡问题,在用户用的爽情况下达到公司价值的体现。
这里我们先列举一类产品来说道说道,就拿电商来说吧。
公司的需求就是希望用户实现购买行为,而且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而对于用户的需求来说,除了有购买之外,还想要有良好的购物体验,当然还有诸如比价、物品浏览、咨询、信息获取等其他行为的发生。
但是从公司的价值来看,除购买之外是不希望用户有其他行为的,但为什么还是做了这些有违自身需求的模块了?
这就是在用户需求与体验上的一种均衡,而这种均衡的目的是为实现用户良好体验后的购买行为的一种妥协,也就是说都是有必要存在的,可以理解为“曲线救国”。
从公司最希望的被购买行为与用户不反感的购买行为来说,我们可以感受到购物车的出现是一个很棒的功能。不仅使用户在浏览、对比、选择等行为上得到了实现,也更好地激发了用户的购买行为。
当然这里离完成购买还是存在距离的,这就涉及到支付环节了。而购买的环节除了我们体验到的外,还涉及到很多细节。
虚拟商品涉及到账号问题,而实物商品就涉及到地址联系人等信息。比如在用户确定购物时对于地址的选择与填写,在出现错误时的更改行为,这些都与用户体验有关,但也与公司价值有关。不过我们发现有的购物平台通过交互设计合理的规避了这种矛盾,而有的却并没有。
另外在涉及支付环节时,大多数平台都会有一个提醒反馈的环节,毕竟涉及到了钱财,对错误的规避与安全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但支付后的行为却被很多平台所忽略,这突然让我想到了404页面的千奇百怪的页面展现,除了提示之外还需要有诸如返回或者说怎样让其继续留在平台的一种引导与提示。
好吧,扯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一点,在用户需求与公司需求上,虽说很多时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规避。确切的来说是怎样通过以人为本的考虑,在功能与交互上给用户以良好的体验从而达到公司需求。理解为弱化公司的直接目的而将其转化为潜在目的也好,还是说理解为“曲线救国”也罢,都是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