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魅力襄城,作为1996年襄城师范的毕业生,一踏上这片美丽的沃土,心情就开始莫名激动,这里曾经是我教育生涯的起始地——三年的中师生活在这里度过,再次感恩东道主——襄城县教研室安排这次美好的遇见。
抚平我内心激动的心绪,还是坦率地给大家交个底,我到教研室任职不到三个年头,所以接下来的命题方面一张嘴就会暴露出这方面肤浅和空白,但有位哲人说过,敢于暴露自我就是进步的开始,何况今天在场的各位都是我平时仰慕又不得见的领导和专家,在座的都具有渊博的知识,高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恳请各位多多指导帮助。
接下来对我的团队拟定的这套试题做简要解析。
一、试题总述:
本次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河南考情和学生实际,紧扣统编教材。试题力求“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重视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根据我们主任指示,本次考试及时一次真实模拟又是对九年级学生的一次摸底,所以以九年级为主,本试题难易程度设置上考虑了容易的占40%左右,中等题30 %,拔高题目20%。
二、各版块设计意图
积累运用:
其实2020年河南中考已经映射出这样现实:生活现象纷繁复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单靠某个知识或某种能力往往无法达成;面向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可能需要多方面知识、多种能力协同整合,才能应对不断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生活、工作中的交流与沟通,往往也是语言技能的整合表现,需要融合语言运用的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性表达。分析2020年语文试卷的积累运用部分,基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融合多种知识和能力。
二是蕴含较强的思辨色彩。
三是注重真实情境的设置。
所以在本试卷积累运用部分,除了考虑按照中招模式命题外,还特意进行了情景设置,如2.小题,改写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字形辨析能力;名著阅读则设置了扶贫热点话题与三部文学名著有机融合,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及灵活运用能力。另外紧扣统编教材也是命题的一个出发点,如第6题的综合性学习则是立足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进行设置,力求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依然紧扣九年级教学的小说单元进行命制,题目的设置力求从“写了什么”“怎么写”上入手,但仍感觉不够有新意,不能像2020年中考回忆性散文的命题那样很系统地考查小说阅读知识技能,将小说单元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建立小说阅读的知识体系——这是我想探索又苦于找不到突破,还期待大家能给我支支招。
议论文阅读:
看到2020年说明文阅读试题时,我终于明白了命题专家说的:河南中考要做到三看:一看全国高考;二看河南中考;三看统编教材。
所以议论文命题也要向高考看齐,模仿了说明文多文本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内容的选择依然是着眼于叛逆阶段的初三学生,引导孩子们交益友,从而学会交友、处事、做人。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总目标。文本一是相对完整的语段,文本二是非连续性文本,题型的设置在考查议论文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增设选择题和辨析题,力求让学生在阅读、比对中提高思考力和辨析能力,最终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这块我给出了两个方案,篇目选择了近16年未考的《送东阳马生序》和《破阵子》。
第一个方案按照郑州一模的形式命题,目的有两个,让师生关注省城学校的备考信息和命题走向,毕竟那是离司令部最近的地方,代表了命题的最新精神;二是想让孩子们看看新的题型,练习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咱们县域的孩子不缺勤奋苦读的精神,我统计过多次,县域的孩子在一些客观性考查上相对于市区的孩子还略胜一筹,但一遇到新题型或者是变形的问法,就直接懵圈。但又有些顾虑,我也咨询过省里专家这套试题创新的动作很大啊,回复是——市里的考试,当然可以灵活啦!
第二套方案是按照河南中考题目拟定,古诗词我原来反复考虑九下《满江红》《十五从军征》《过零丁洋》《破阵子》最后选定了近16年只在2009年备考卷出现过的《破阵子》。
所以这块我们该用那个命题方案,还得请大家定夺。
作文:
着眼不平凡的2020年,着力鼓舞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落实课标中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要求,明确了表达的内容范围,引导学生回味生活经历,观照自身和外部世界,进行体察、思考,时时自我鼓励,从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人生行走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品格塑形、思维提升。

这里我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发挥 考试“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直接把第一个题目去掉,只考议论文。
九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观点要明确”中要求:①用明确的句子表述旗帜鲜明的观点;②文章中要凸显。
九上第三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要求做到:论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丰富性。
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的教学目标则是①合乎逻辑;②论据充分;③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④论证结构。
所以我们是不是在平时的测试中大胆用考试倒逼我们老师一把,引导老师们严格按照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要求,扎实进行教材中“写作”板块的内容,真教写作。直接撤掉写记叙文那一条腿,告诫老师们一定要教议论文写作,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
这是我这套试卷的命题思路,虽然命题前我们力求做到:通观全局,明确导向,精准定位。依标扣本,夯实基础,精准落实。从而引导老手们:研究试题,举一反三,精准讲练。
虽然我带领的年轻团队已经竭尽洪荒之力,但还是觉得在命题的道路上,还是路漫漫,雾蒙蒙,大伙被难为得可不轻,但好在遇见了经验丰富又肯倾囊相授的各位,暴露自我为起点,肯请各位多提点,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