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告白》,一听到这个名字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高喊着无聊,想必又是什么玛丽苏情节吧,身体本能地排斥了起来。但闺蜜却再三保证影片内容完全没有像名字这般小清新。为了表示我对她的信任,于是决定去瞅瞅。
没有想到,这部电影原来这么阴森黑暗,简直是从开头压抑到结尾。影片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窝在客厅的沙发里。外面的天已经暗下来了,客厅里也没有一丁点儿光亮。我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影片中,被他们的“罪恶”浸泡着,竟然如此让我感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中有一章作者有提到过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说被打入地狱与享有特权,幸福与苦难,任何人都不会像雅科夫体会的如此真切。书中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原来幸福和苦难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生命当中。截然相反的事物竟然如此能相互转换,人类生存的两个极端状态之间的距离竟如此狭小。
虽然《告白》这部影片中想要表达的跟上面写的这些内容完全不匹配,但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影片中森口悠子对女儿的爱催促着她的复仇计划生根发芽,而渡边修哉对母亲的执念也间接导致了他变态思想的产生,最终将欲望寄托在森口悠子女儿的死上。由此想来,爱和恨的确是相依而生的,迸发出爱的那一刻恨也悄无声息的生存了下来。
影片开头,森口老师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整个杀人事件过程的时候,我有那么一瞬间窥探到了她心底潜伏着的阴森和黑暗,还有好几次她克制不住的冲动行为也暴露了她并不想就此结束。其实就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没有办法轻易承受得住与亲人的生死离别,更何况导致离别的源头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自私与罪恶。于是对女儿的爱经过折射变为对凶手的恨这一过程也就自然而然了。
就像我们谈恋爱一样,爱得越深痛得也就越彻底。
恋爱期的我们被禁锢在爱的沼泽地里,甜蜜的近乎于酸臭,味觉也敏感的过分。当我们嗅到欺骗的时候挣扎一下,闻到背叛的时候再挣扎一下,直至折腾到自己筋疲力尽。于是恨就趁机逃了上来,要知道在此之前它压抑的太久太久了。唯一与森口老师不同的是,我们由此诱发的恨都报复在了自己最爱的人身上。
爱与恨看似是两个背道而驰的状态,但有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狭小到容不下一粒灰尘。但无论是将爱转化为对他人的报复还是将爱转化为对爱本身的自虐,爱都是可怕且迷人的。不管这种报复是否正确,但至少一开始是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和产生的,只是缺乏了更多的理性和理解。
不得不说,以上我的这些理解对该部影片来说的确有些片面,而我也只是挑选出了让我感动的部分加以理解和想象,所以即使你觉得有些牵强也没有关系。因为有没有共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