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晚上,胆子原本很大的闺女突然变得胆小起来,晚上我和她一起关灯躺床上准备睡觉,她说:“妈妈,我想尿尿。”
这种睡前折腾把戏我看得太多了,我装着迷迷糊糊,懒懒地对她说:“那你自己去上厕所。”没想到,闺女竟然和我说,“妈妈,我怕黑。”
我在黑暗中翻着白眼说:“这是自己家,有什么好怕的。小夜灯都开着呢”我心里猜想肯定是这娃又变着花样想要作一作,不想睡觉呢。
只听她低声略带鼻音地说:“有怪物”我转过身不理他,斩钉截铁地说:“哪有什么怪物!快点睡觉!明天还想不想上幼儿园了?”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黑”,如果你只说“别怕”是不对的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这种“戏码”反复上演。我起初以为是不是幼儿园玩的东西涉及到“怪物”之类的,可幼儿园老师说没有。
我突然想起之前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每天走夜路回家后都和爸爸说有个黑色的鬼跟着自己。爸爸引起重视,跟踪了孩子,才知道是一个“色狼”。
我心头一紧,决定换一个问法:“你说的怪物长什么样子?”“有四个脑袋,好大一只,嘴巴特别大,一到天黑就到处咬人。”她边说边躲进我的怀中。
我暗惊:孩子口中的怪物和怕黑,是真实形象地存在在她脑海中的。我不仅不理解孩子,还不耐烦地问孩子“有什么好怕的”,粗暴地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黑”,如果你只说“别怕”是不对的
我想了一会,对她说:“怪物有时候是出来吃宵夜,不咬人的。晚上他都要跟他妈妈回家睡觉的。”
那天晚上,闺女很快就入睡了。从那以后,闺女还会说“怕黑”、“有怪物”时,我都尽可能地让她具体描述出自己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什么都说不出,就是从心底的怕,我就抱着她,告诉她:“妈妈在这。”
我开始理解孩子。小时候我常看恐怖片——总是有手会从厕所坑里伸出来抓屁股,所以我小时候特别怕晚上上厕所,哪怕在家里也特别怕。我想大概孩子就是这种心理吧,说不出来怕什么,怕的东西也很荒谬,但就是怕。
上次我陪宝贝上英语课,她是班里最小的孩子。当老师要求同学们上台做互动时,闺女不愿意上去。我自己本身是很享受台上的感觉,所以我很不理解孩子的感受,不断“鼓励”她:“没什么好怕的啊,你看大家都上台了!”后来老公提醒我:“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大胆,也许宝贝就会紧张害怕。”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黑”,如果你只说“别怕”是不对的
我恍然大悟,对啊!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我天天要求孩子学会共情,可到了自己这,却什么情都没了。最后我陪着闺女一块上去和老师互动,虽然宝贝说话声音依旧很小,但我为她能够勇敢上台自豪和骄傲。
我不再逼着孩子勇敢。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我曾经坐一个只飞到三米高的旋转飞车,吓得大哭不已;我老公也曾因害怕打针而晕过去好几次。孩子当然也可以有自己害怕的东西。
所以,与其告诉孩子“别怕!”“有什么好怕的!”不如告诉她“没关系,妈妈在,妈妈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