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买买买的要求对家长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买还是不买,就像to be or not to be?
走进商场尤其是玩具店,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莫名的紧张,绕道而行,催促着孩子走快点,或者刻意绕着走,要不就是想着自己的法子带上孩子逃走,不夸张的说都有逃离犯罪现场的嫌疑。
看到这个孩子手提两大件,绝大多数家长心里是有焦虑和担忧的,或许会担心无条件满足孩子让孩子的欲望收不住,担心孩子只知道玩玩具,担心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所谓的“理财”的概念…或许也会担心不被满足的孩子缺少点自信,会有匮乏感……那让我们来看看从买买买这个故事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当我们跟随着孩子走进玩具店时到底会发生什么呢?这并不重要,而以下的建议是父母门需要了解的:
第一点建议就是请家长放下内心的预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怕孩子成为各种反面案例,于是给到孩子很多的限制,认为这些限制就是规则,有了规则孩子就可以向着优秀的方向去成长,能避免犯错误?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积极向上,向着一切好的方向去求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希望自己不好的。所以请先放下这样或那样的预设,而是无条件的去信任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请去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充分允许孩子在走进玩具店时欢欣雀跃,去让他充分的释放,天马行空的假设,比如能买下所有玩具。这就像你走进了服装店,两三个小时都可以泡在一家店的试衣间里试上十几件衣服,因此还乐此不疲。孩子也是一样,有着同样的需求。我相信你在逛、试买、买单这一系列行为完成之后也不会去想今天自己是否浪费了钱这个问题,当然有时候懊悔是在所难免的。孩子也一样,假如家庭没有关于购物的约定,那么孩子一定是想得到自己喜好的物品的,而且势在必得。那在这么一个选择、向往、索要的过程中,请不要指望孩子会在没有经过练习和指导的情况下就能去接受不买或者能去主动评估自己是否浪费了金钱。
第三,我想谈的是: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实验室做过一个实验:把两只狗分别关在两个一模一样的笼子里面,笼子里面都有电网和一个红色按钮。不同的是A的电网通电后红色按钮可以解除电击,B的红色按钮不能解除电击。一周时间后,把两只狗放在一块没有笼子的空地上,地上有一张电网。当A通过时感觉被电击后立刻四处寻找,发现没有按钮后立刻飞奔跑了。而B被电击后立刻卧倒在地面上哭了起来,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放弃一切努力,从内心认为自己是不可以的。回到今天这个话题,常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自信?为什么孩子没有主见?为什么孩子退缩?这也是我正在攻克的难题。然而我发现大多数的不自信都是源自于习得性无助。到底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简单说长期的被否定,被控制,被压抑,不被满足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我是不被允许的”,“我是不能够最好的”,“我是需要帮助的”…这一系列的信念,而这样的信念就会带来不自信的行为。
第四,鼓励你的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去做任何的尝试,并接纳一切孩子大胆尝试的后果。
最后我想说说怎么去引导孩子的需求。这里给到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提前和孩子达成约定,再持续的有效的跟进这个约定。在正面管教里面提到了达成约定的七步,这里概括一下可以是:讨论提出问题,头脑风暴想出解决方案,具体的约定,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事物发展规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作为家长,在一件事情上有焦虑的时候,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去反观一下,问自己“我想干什么?”
那么再回到孩子买东西这个问题上面我们就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担心和问题,再一个一个的去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