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拾书本,觉得民国那个年代的书,读起来很有意思,既不像古文那么晦涩,也不像现代文过于直白,那个年代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特别的韵味,耐读、耐体会,却又一读就懂,内容与风格也是丰富多彩、兼收并蓄,有一种读完一本书,就会成为文化人的错觉。哈哈,真有意思。于是就有了在读的这几本书。
首先是鲁迅全集
再读鲁迅,这和上学时当课文读的鲁迅,截然不同。当课文读是有目的性的,你要去背诵内容,要去分析字句的含义,要考试,你所理解的一切,都是课本和老师教你理解的,说白了那只是一个任务,不能当做自发的读书。
之所以再读,是因为无意中在网上看了一遍《孔乙己》,突然发现,原来这篇短篇小说的文字如此轻巧精炼,处处是细节化的场景描写,故事完整,主线清晰,似乎你看的不是一篇文字,而是一场精彩的话剧。不需要去考虑社会背景、中心思想,不需要去背诵、去考试,就拿着自由的意志去体会鲁迅先生的犀利,你会发现先生真正的伟大之处。
清流漫画家,丰子恺
年少轻狂时,看这样的漫画觉得简单无聊土,如今再看,却是喜欢的不得了,难道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说现在浮夸的漫画太多,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反而成为了难得的清流?——场景简单,主题明确,配色朴素,寥寥数笔就是一幅清爽的生活画卷,配上一两句点题的小诗,极为隽永有趣。就像刚吃了一桌大荤的酒肉,突然端上来一盘爽口的青菜,真是太美妙了。
大师齐聚的民国国文课
如果通读一遍民国大师们的全集有难度,不如读精选咯,这一本就不错。如今阅读过半,里面有很多文章都是上学时学过的,重温之下,你会发现民国的文字真的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国体人格:林语堂、朱自清、梁实秋、王国维、梁启超、李叔同、蔡元培、胡适、周作人、鲁迅……这些名字就像一颗颗星辰,闪耀在中国文化的长卷上。
篇幅有限,这里只是书单的一部分,先慢慢读着。每天抽出30分钟,也可以积累成一个文化人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