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早年在隆中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曾受水镜先生与徐庶的指点下,前往隆中“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询问统一天下的大计。
为什么刘备要坚持不懈的一直去拜访呢?(1)刘备战事失利(2)军中没有真正堪当大任的谋士(3)更有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可天下”,更喻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和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自身的优秀,这就使战事失利的刘备更加求贤若渴。
在第三次拜访中终寻得诸葛亮,在刘备询问统一天下的大计时,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战局形势,这次谈话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次谈话极度使刘备明白了水镜先生和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并非夸大。刘备便请诸葛亮出山当军师,诸葛亮出山后,联孙抗曹。在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为刘备奠定了三足鼎立局面。
之后,凭借过人的智慧夺取荆,益二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
220年,曹丕废汉帝,建立魏国,自称魏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继位汉统,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并封爵位为武乡侯。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挥师北伐,因小人,宦官,粮草不足,六次北伐失败,诸葛亮纵有一身绝代谋略,也敌不过已方的不足,最终病逝五丈原。
我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外,还要有贵人的相助,更要有足够大的舞台给自己表演,以及有对的时机等其它因素,时机不对,做的事不一定成功,还要冒着失败的风险。也就是孟子所说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才有机会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