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瑶琴、玉琴
起源上古
盛期明清
三千年前有上古瑶琴,又名玉琴,由神农创制,有五弦——宫、商、角、徵、羽。周代文武二帝各加一弦成其七弦形制,以表君、臣、民、事、物、文、武,得名「七弦琴」,如今也称「古琴」。
她通体由丝桐所制,木质清脆的老树最能显其音色之美。古时有蚕丝制弦,如今用钢线替代,虽更响亮却不免失了些婉约情调。琴长三尺六寸五分,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意。通体成人身凤形,有头有尾。唐代又加入寓意十二月加一闰的十三徽,以定音校准。
古琴结构示意图
传世古琴造型丰富,有以人物得名的伏羲式、仲尼式,也有以物象为名的连珠式、蕉叶式。古琴历经百年才出断纹,梅花断为最古,牛毛、蛇腹、龙纹、冰裂各有特色。琴上还有铭文印章「九霄环佩」、「枯木龙吟」种种,为琴人藏家珍视。
(清)《五知斋琴谱》中的历代琴式
(唐)伏羲式「九霄环佩」琴 藏于故宫博物院
自古琴家多名士,伯牙奏琴遇子期;「琴圣」师旷宫中乐,嵇康阮籍啸林中。唐代琴家董庭兰,改曲《胡笳》传至今;同时僧睿、焦炼师,昭示僧道亦爱琴;出塞昭君常抚琴,名留千古众人谈。
明清各地琴派渐生,宋琴家郭楚望创浙派,明代「徐们正传」,名噪一时。明神宗时虞山派兴起,严澄「琴川琴社」承浙派之风。广陵琴派兴于清初,传谱众多,创始人徐常遇之《澄鉴堂琴谱》最为有名。还有诸城、川派、九嶷之类,争相奋起。
《澄鉴堂琴谱》
古琴曲流传依靠独特「减字谱」,它只记录弦位和指法,节奏就只能靠后人「打谱」还原,往往与原曲有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经典琴曲、《满江红》、《凤求凰》等琴歌皆凭之流传至今。
(明)朱权《神奇秘谱》中的减字谱
诚然,古琴的能量不仅在于她的动人声线和优雅形体,更在于她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的身份。孔子以古琴奏礼乐,讲求行为端正,文人士大夫便以琴修身明志;老庄道家讲清静无为,以「大音希声」为最高理想,陶渊明一把「无弦琴」说尽其中妙义;禅宗「由心悟道」的修行思路延伸到古琴技法的研习当中,自在随缘的古琴弹拨就真如品禅一般了。
古琴玄妙,只叹其意境难以言传,唯有待有缘之人各自领悟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