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说小东北虎们在柳州的游学结束了,弯腰鞠躬说谢谢的样子太治愈了。
网上很多人热议为什么东北孩子懂礼貌。有网友讲:“美团和饿了么,之前是有调研过的,东北的投诉特别少,而且也是说谢谢最多的地方”。
作为东北人,我来唠唠东北孩子讲礼貌的这个事儿。
01
东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据说,在建国初期,东三省的教育,学历、文化水平在全国也是前几名的。有个事情你可能不知道,东北是义务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地区。
当年,来北大荒建设就有很多山东人,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山东人都拖家带口结伴来了东北。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礼仪之邦,所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在礼仪的传承是功不可没的。
所以,东北人普遍重视礼仪和道德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孩子的待人接物。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舅爷他们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上学才会有出息。
奶奶她们一大家子就是闯关东来的东北,特别讲究礼仪,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要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见人要打招呼。
02
东北人的包容性强
是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支援北大荒建设,所以就造就了东北人的包容性,能包容别人的不同。
东北人特别爱串门,普遍热情好客,特别是到了冬天,喜欢扎堆织毛衣、唠嗑(聊天)。
家里来且(客人)了,东北孩子就要露面打招呼。小姑娘得学会有眼力见,会端点倒水。
所以,小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尊重他人。
03
东北家教严格与打孩子神器
东北人家教都老严格了,孩子从小就被教育来人要吱声,吃饭上桌要稳当、不能咬筷子。
我从小就是这样被一路训练过来的,即便是在写作业,也要被叫出来,和客人打招呼,然后陪着说几句话,才能走。
出门在路上遇见大人的熟人,大人就说:“你没看见谁谁来了,咋不吱声呢?”
不听话的小孩,屁股上的肉都被鞭策过。最方便、最厉害的就是用脚踢。
我小时候忘记是因为什么了,惹老妈生气了,被她一脚给踹出很远,差点掉进地窖里。
很多孩子最怕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等且(客人)走的。
打孩子神器:大人的定跟脚、养猪的皮鞭子、笤帚嘎达、鸡毛掸子、炉钩子等。
不讲礼貌不行啊, “笤帚嘎哒神”永远鞭策着东北孩子的童年。(笤帚,是东北人自制用于扫炕的小型扫帚)
04
盘点网友挨打的吐槽
东北人为了训练自家小孩讲规矩,家长们是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掐大腿里子:这样的,掐一丢丢,然后转圈,拧紧然后往出一薅,你们说我说的对不?
我凭一己之力,弄坏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笤帚旮瘩!
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妈打我打顺手了拿炉钩子刨我。
等回家的,等且走的,等一会没人的!这些词儿在我的童年时刻鞭策着我。
笤帚嘎达炖肉是不是也是东北统一的[九转大肠]。
家里三根烧火棍子都折我身上了,除了第四根,因为第四根是铁焊的。
小时候挨打是被养猪的皮鞭子抽啊,一抽一条红印子。
如果你现在屁股有反应了,或者你头脑中出现画面了,你一定是东北孩子。
这些就是东北孩子讲礼貌的原因,也是东北黑土地上独有的风土人情。
你身边有东北朋友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