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法会适逢洞山准提佛母像开光,机缘十分殊胜。法会的时间也比一般的准提七长了一些,多了不少持咒修法的时间,感恩之余,颇觉充实和满足。
唱诵时的调气是师父每次法会教授的重点,调气的核心是吞咽。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方法的重要性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它与安那般那的关系。最开始看南师讲解安般的修法,试着去做,努力想在吸进气之后尽量维持不呼不吸的状态,但是发现并不好做到,很勉强很生硬。后来练习唱诵调气,在一口气快完的时候做吞咽的动作,不着急吸气而是让气息自然充满。这才明白安般中间那个所谓的停顿也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憋气,而是通过这种练习引发“真息”,达到止静及进一步的观空。另一个是记得南师的书上讲,人死的时候是喉咙这里打结,一口气上不来就死掉了,所以修行的人喉轮打开之后,生死能够自主。练习吞咽这个动作对打开喉轮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就算这辈子的修为到不了打开喉轮的程度,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是好的。
我个人的感觉,调气吞咽的方法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身体内部堵塞严重,又没有口水的人来说。另外,做一次两次简单,持续地每口气做,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不容易。困难之处一个是色身的障碍,还有一个就是要对抗出生以来早已养成的说话呼吸的习惯。要想做得好,是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其实学任何新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学习游泳,一开始呛水很难受,但如果怕呛水,大概永远也学不会换气。现在我的调气和吞咽能够做到比较自然了,但念咒的时间久了,还是会觉得喉咙这里累。比较明显的进步是,念久了嗓子不会疼,而且无论念快念慢,都不会打乱呼吸的节奏。
法会上除了听讲持咒,我也在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念,有时候很惭愧地发现真是积习难除。有一次因为天气热,禅堂里又闷,修了一堂法之后,口干舌燥。下了课走到外面茶水间,清楚地了知自己的念头是:喝热水,对身体好而且喝了之后有助于疏通发散闷热感。但一看到水果,念头立刻就变了,心想又甜又凉的东西更好吃啊。结果吃了水果,觉得甜腻不舒服,但又不敢马上再喝热水,于是继续闷热口渴,真是得不偿失。人的贪念,要去除真是不易。再就是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吃大餐,醒来自己都觉得奇怪,并没有觉得寺院的饭菜不好吃,白天也从来没有这种念头啊。只能感慨是习气的种子埋藏得太深,在睡梦中爆发出来了。
法会结束之后,去访问祖师悟道的地方逢渠桥,特意下到桥下,站在石头上往水里看。只见乱石垒垒,流水溅溅,“渠”都照不出来,更到哪里去找个“我”?对我这种钝根器来说,禅的机锋还是太高深了些,还是先老实念咒把水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