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成长吗,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这句话的贴切,也许在某个清晨或夜晚,我会想起这短暂的五天所带给我的,凝重的归属感。
初入记者团,除开兴奋和好奇外,剩下的只有对未知事物的迷惘和不安,而这为期五天的培训,一面是成长一面是考验,就如同初入大学的我们,将会一面是彻悟一面是担当。
王之洋老师在第一天的培训中告诉我们,要比激进的人慢半拍,要比懒散的人快一步。骨子里我是个懒散的人,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同时又是一个很容易就倦怠的人,但我又并不愿意落于人后,这种相互矛盾的心态时时将我折磨得苦不堪言。但忍耐本身就是一种历练,或者说是一种修行,让自己时时与自己抗争,以此来获得不断的成长,这种成长的方式说不上精明,甚至有几分愚钝,但确确实实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成长方式。而王之洋老师所提出的,正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最聪明的方式。
自小学开始,甚至更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与书相伴,但繁重的课业使得很少的人可以做到以书为友。如今的我们已然成为一名大学生,生活中依旧充斥着书与学习。吴福寿处长在第二讲中始终强调,读书是我们的本职。在我们不长不短的人生中,读书始终是获得幸福的最捷径,这点是无人可以反驳的。
而第三讲的程欢老师给我的触动最为深刻,情怀不是简单地说爱,说年少,它更需要一种坚守,用长久的时间来换取我们的情怀,一点点的变故都会使之偏离轨道,到达的彼岸也不再是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它更像是时间的分毫不差的叠加,不管是蒙尘亦或落雨,在很久很久之后,你再度拂开它粗糙的表面,能够再次看到,第一次将它搁置在心中时的心情,而那时的感动,会比初次更加深重。
第四讲中更多的是专业知识,来自安徽日报的高级记者孙玉宝老师从前辈的角度告诫我们要以一个敏锐的心看待身边的人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快于动手,敢于投稿。新闻不同于其它写作,它的技巧性更强。作为后辈,我们也当做到老师的要求,捕捉第一线的新闻,走更长的路。
不忘初心,履行使命。这是刚刚召开的十九大的重要思想,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新的时期里,我们有更高的展望,使命与担当。张恩志老师在作为结束的第五讲中,以警醒的语言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明确校报工作的要求与需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顺应时代,充实自己,优秀自己。
五天,这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很庆幸自己坚持到了最后,受益匪浅。这份为期五天的归属感也将作为成长的一个路牌陪伴我一同度过在记者团的所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