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就不是一个表达欲很强的人。关于表达欲这件事,随着年岁的渐长我已经丧失。
一是因为这是一种客观事实,二是因为渐渐觉得表达欲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上的冲动,甚至觉得表达欲源于人类需要获得别人认可的虚荣心。
关于表达欲,我在成年后愈发沉默,逐渐丧失。在孩提时代,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扮演过与老师拌嘴抖机灵的“熊孩子”,惹得同学们哈哈哈大笑,便以为自己才华多么出众。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如今看起来十分的幼稚,因为我只不过在当时触碰了大家想触碰却又不敢触碰的禁忌——老师的权威。殊不知,在人群中因为看我出丑与准备看我出丑的人要比因为我真正讲的好笑而哈哈大笑的人,要多得多。
我们这一代人在少年时代,好像都挺喜欢发说说的(那时候微信好像还没出,所以不是朋友圈),表达欲的强烈说说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有的人恨不得一天发个几十条说说,分享自己的此刻心情或是当下生活,这也见怪不怪,毕竟当时的潮流所致。互联网的浪潮把彼此的表达欲推上了一种新的高度,有的说说是为了分享生活的悲喜,有的说说是为了吐槽鸡零狗碎的日常,有的则是为了吸引心仪的人的注意等等。这种事我当时也没少干,现在回望过去,当时的主流行为终还是随着岁月变成了一种让自己觉得很非主流的行为。我想当时大部分说说都是发给别人看的,分享的生活日常可能对别人来说也就过眼云烟罢了,费劲心思吸引的人可能看也看到,也可能因为表达太含蓄而没理解。这样的做法是一种需求他人认可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心理上冲动而导致的。当然这种想法可能有点过于消极,但事实上大部分表达其实都是一些无用功罢了。
极大部分人在成年后都很少发朋友圈,当然这并不绝对,热爱分享生活的人便成为一股清流。
成年后我丧失了表达欲,事实上是我没有了表达的资本。因为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我怎么好意思让别人浏览我的一地鸡毛。以前常联系的朋友也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善于维系一段段关系,变得越来越不不喜欢社交。有时候牙齿掉了只能往肚里咽,习惯了冷暖自知,悲喜自渡。这导致了我现在偏爱一些爱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人儿,因为我很羡慕他们没有被时间夺走表达欲,依然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