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一书当中运用了七百多句比喻句,相当于每一段的内容当中就有一句比喻句。能够在一本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实属罕见。对此深受震撼,因此想对于《围城》中的比喻句做一个分析,以加深对《围城》的理解。
从《围城》中的几百句比喻句,截取一部分比喻句进行分析。主要是从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借喻和另一种修辞——借代这四个方面分析分析《围城》比喻句的含义与特点。
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似的”等一类的喻词。
1.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夜”是本体,“仿佛”是比喻词,“浸油的纸”是喻体。它们的相似点是联系前文说的太阳侵占去大部分的夜,那么此时的夜已不再是黑色,被太阳染成透明,而浸了油的纸会变得透明;因此它们的相似点就是透明。
2.海风里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巴勒斯坦的死海里洗过澡。死海的盐含量大,以至于无生物生存,因而叫做死海,而胖人身体的盐霜在于汗水过多结成结晶,因此它们的相似点在于盐含量多。
3.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是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忠厚老实人和饭、鱼片一样干净,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老实人的恶毒跟饭里的沙砾或是鱼片带刺一样给接触到它的人不好的感受,因此它们的相似点在于本来完美的事物却有破坏其美好的东西,给人不好的感受。
4.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把“交情”比作“热带植物生长”,形容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相似点在于快速改变。
5.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把“打消念头”比喻为“打胎”,这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在于同样的让人难受不堪。
6.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把“眼眶饱和的眼泪”比喻为“花瓣的露水”,两者的相似点都是液体,一碰都会掉落下来。
7.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意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的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因为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意到此为止,意思是说即使现在关系很近,但还是不能在一起。而平行线都是在同一个平面里面,平行线不相交。所以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可以无限接近,但是永远不会相交在一起。
8.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小城市的姑娘虽然接受了外国的文化影响,但是骨子里还是有旧时代的思想,所以显得不恰当。而仿制西装,却把补丁也仿制了。两者相似性在于只会一味的照搬,不会变通,并失去自有的特色。
9.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花的香味”和“头发发泄出来的”。花香来自花的油细胞,发香来自身体产生油脂与洗发水的残留气味的结合。两者都是属于嗅觉所感受到的气味。
10.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意思是他的睡眠质量不足,断断续续,而粳米性硬少粘,没有粘连性所以拉不长。两者一个属于时间的长度,一个属于事物的长度,都是长度的一种。
11.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都是一种表现对当下现状的不满和无止境的欲望。
暗喻:暗喻也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其中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12.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因为苏小姐的地位和能力比方鸿渐高,所以方的父亲认为方鸿渐征服不了苏小姐。而硬东西一般的胃都不能消化,要有很强大的力量才可以。两者的相似点在于征服和被征服的共通之处。
13当然衣服也等于妻子。方鸿渐因为打麻将得了钱然后可以买他一直想要的衣服,然后对张小姐就不放在心上了,意思是衣服比妻子还重要。共同点是借自《三国演义》的“妻子如衣服”
14.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本是高级动物,意识是天生的。而把女人比喻为政治动物,是对政治能力的肯定。相似性是女人和动物都自带天性。
15.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由上下文所知,“这种聪明”比“才学”更高级,是“才学”所不能及的。而渣滓是沉淀剩下的垃圾。所以两者共同点是存在高大与低下之别。
16.辛楣听苏小姐护惜鸿渐,恨不得鸿渐杯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油。酒和火油都是液体,都存在化学成分,并遇火会燃烧。
17.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结婚前是一个人的圈子,结婚后是两个人的圈子,一个人自由则想要两个人的束缚,两个人束缚时希望一个人的自由。和城内城外的人一样,厌倦拥有的,渴望未有的,都是人之本性吧!
18.失恋继以失业,失恋以致失业,真是摔了仰天交还会跌破鼻子。失恋让人痛苦,再加上失业,更是痛上加痛,是内心的痛;而摔交加跌破鼻子是肉体之痛。两者相似点在于都是对人的一种感受。
19.小孩子吸的想是加糖的融化猪油。小孩子吸的奶是液体,也是甜的;而加糖的融化猪油,也是液体状,也是甜的。相似点是甜、液体、颜色相似。
20.眼睛就是不会说话的动物的舌头。眼睛和舌头一样可以表达一些意思。相似点是同为动物的一个器官,都能表达意思。
21.年轻女人的眼泪是秋冬的雨点。把眼泪比作雨点。两者的相似点在于都是液体,都会滴落。
22.咱们是中国乡下婆婆,就安分罢,别出丑啦。汪太太比喻乡下婆婆,是与洋太太相比,什么都不会。而乡下婆婆同样不懂上层交际。相似点是同是人,能力不够。
23.你父亲的头脑都是几千年的古董。把头脑比作古董,父亲的头脑只有旧思想,是与现在新思想对立。而古董也是接受了几千年旧文化的沉淀。所以两者相似点是陈旧,落后。
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且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24.现在呢,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用喻体“不时髦的衣服”来比喻苏小姐过去不随便施与爱情,而现在老了,不能随便挑了。相似点是时髦与过时。
25.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把苏小姐的白皮肤比喻成“死鱼肚的白”。相似点是同为皮肤所表现出来的颜色。
26.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把“不见宠的孀妇”来比喻方老先生爱国而不得国的爱。相似点是两者都不到应该有的重视。
27.他常听到心烦,以为他那未婚妻就是给这“盗魂铃”送了性命。用“盗魂铃”来比喻电话铃声。
相似点:都是声音对心智的扰乱。
28.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的很。把手指比喻成“五根香肠”,相似点:形状相似,软硬程度相似,都是肉。
29.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大花园里,面溪背山。把“摇篮”比喻成大学,相似点:舒适,安逸。
30.叫化子只能讨到什么吃什么,点菜是轮他不着的。“叫化子”比喻成方鸿渐不得挑选学科来教书,相似点:无选择权,被迫接受。
31.鸿渐对于升级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把“红萝卜”比喻成高松年升鸿渐为教授,相似点:得不到,都是假像。
32.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把“好葡萄”比喻成恋爱中最理想的人,相似点:
都有生命,化学成分相似,都是最好的。
33.他心上的新创口,揭着就痛。本体是失恋的痛,喻体是“新创口”。相似点:心理作用的痛,由人作用而来。
34.生下来一个妖怪。把“妖怪”比喻成刚出生的婴儿。相似点:丑,吓人。
35.他只有一样显著的东西,喉咙里一个大核。把喉结比作“大核”。相似点:形状相似,大小相似。
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也叫“换名”。
36.不要烧盘!用“烧盘”的特征代替脸上发热发红,相似点:发烫,发热。
37.我想这迷汤灌错了耳朵。用专有名称“迷汤”代替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相似点:迷惑人。
38.我们这些光杆看了真眼红。用专用名称“光杆” 代替没有家眷的人。 相似点:无依无靠。
39.对那一团略具有五官七窍的红肉,并不觉得骄傲。用特征“红肉”代替婴儿。相似点:由细胞构成,都有脂肪、蛋白质,都有血,都有颜色。
40.也去坐冷板凳,我替他惋惜。用具体事物“冷板凳”概括清闲冷落的职务或是受人冷遇。相似点:冷落,无人理会。
41.鸿渐指着那些土馒头问。用具有代表性的“土馒头”代替坟墓。坟墓一般是用土堆砌而成,形状如馒头,所以也叫土馒头。相似点:由土构成,形状相似。
42.洋太太招待得好不好?韩太太是外国人,而中国人惯称外国人为洋人。所以叫洋太太。
43.亏得做官的人栽跟斗。用“栽跟斗”代替受挫,吃亏。
44.汪老头儿是大架子。用“大架子”代替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45.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饭碗一半在我手里。用“饭碗”代替职业、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钱吃饭,所以工作也叫饭碗。
46.在半身着衣镜前远眺自己的“概观”。用“概观”代替整个身体。相似点:表示一个整体
47.报馆里的人会敲竹杠。用“敲竹杠”代替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的行为。相似点”:勒索之意
48.谁都不是自己的出气筒。用“出气筒”代替没有恰当的由头而被人当作发泄怨恨对象的行为。相似点:受气,出气,表现方式相似。
49.可见一个人受马屁的容量,是没有底的。用“马屁”代替谄媚奉承的行为或话语。相似点:表达方式,表达含义一致。
50.“约翰牛”一味吹牛;“山姆大叔”原来只是冰山,不是泰山;至于“法兰西雄鸡”呢,他确有雄鸡的本能。“约翰牛”是英国人的意思,联系是傲慢无礼,像牛一样的;“山姆大叔”是美国的别称。联系是有一商人向美军提供牛肉,他名字的缩写也是美国的缩写。“法兰西雄鸡”是法国的高卢人的法语发音和拉丁语的公鸡发音相似。所以称为法兰西雄鸡。
钱钟书比喻手法的特点:一是把形象事物比作抽象事物、或是把抽象的事具体化。虚实任意互换。二是本体喻体都来源于生活。三是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中,找到别人未曾发现或难以发现的相似点进行比喻,即:本体与喻体看似不相干。四是一般使用明喻居多,并遵循明喻的使用规则,使用喻词。五是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加强形象性,突出本体特点。六是富有哲理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