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点左右,天降暴雨,哗哗的雨声不绝于耳。
我和同事吴姐等到雨势微弱,才带着各自的身份证、戴上口罩,各撑一把雨伞,步行前往社区医院,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
社区医院门口,一个身着防护服的女护士一一扫描我们的实时健康码,测完体温后,放行。
相对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而言,我们有了一点经验,心情放松,没那么紧张。
轻车熟路登上二楼,收起雨伞,找到上之前的那个男医生。他循例问我们,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后有什么不良反应?我们回答:没有。他便让我们到隔壁去登记。
下雨天,室内潮湿,等待登记的人有十几个,我们尾随队伍,间隔排列。
十几分钟后,轮到我出示身份证:“我来接种第二剂。”
一个身着防护服的女护士登记完毕。发给我打印好的《预防接种凭证》纸质版表格和排队号码票:“你拿着这张凭证到隔壁盖公章,再去外面大厅等叫号。”
我盖好公章,就坐在等候大厅的靠背椅上。吴姐跟在我后面,如法炮制完,坐在我旁边的空位上。
“没想到今天下雨,接种疫苗的人数居然比上次多出一倍以上。” 吴姐感叹!
“是啊!有一些是来接种第一剂的。”我回应。
又过了十几分钟,终于叫到我们的号码。
我们走进诊疗室,依旧分别坐在两个身着防护服的女护士旁边的椅子上。
“你叫什么名字,把袖子卷起来。”女护士询问我的姓名,输入电脑后,手持装有新冠疫苗液体的针管,让我撸起袖子。
我边回答,边把左手的衣袖撸到靠近肩膀的位置,脸转向门口。
“会痛吗?”一个戴口罩的年轻小伙子站在门口,怯生生的问我。
“哈!不会痛。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我笑着实话实说。
针尖入肉,几秒钟就打完了。
“按住。到外面大厅坐着,观察半个小时”。女护士叫我用棉签按住接种的位置,递给我一张粉红色的《温馨提示》。
那个小伙子看我一脸轻松,依然紧张兮兮,他深呼吸,轻抚胸口。
我轻按一会,血止,把棉签丢进指定的垃圾桶。放下袖子,站起来,用眼睛向他示意。
他坐下,眼神凝重。我哑然失笑。
“小妹,公章在哪里盖?”我刚走出诊疗室,一个戴口罩的中年男人指着我手中《预防接种凭证》上的公章,问我。
“在登记室的隔壁房间。”我答。
“谢谢你!”他边道谢,边走去盖章。
“你这丫头,真有男人缘!”吴姐冲我眨眼,挑眉。
“谢谢吴姐的夸奖!”我欣喜感谢。她闻言,扶额。
我们坐聊了半个小时,没有不良反应,便各自撑雨伞,一起原路返回。
“啊!两剂都接种完成,总算可以放下担忧,安心工作和生活了。”吴姐对我说。
“是啊!接下来只要继续做好自身防护,就万事大吉了。喜欢半年后,疫情销声匿迹。”我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