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拾遗十二——树叶中的比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因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数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功效。

  “树叶中的比”并不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唯一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但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学生不仅能感受秋景,拥抱秋天,更能从中收获数学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怎能不好好准备呢?为了让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我从课前准备开始,丰富学生体验。

    课前工作:

  每人收集十片同类树的叶子(尽量不去摘树叶,可以到树下捡掉落的叶子),量出它们的长和宽(以㎜为单位),再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填到表格里,同时将采下的树叶带到学校来。

课前任务

    课堂学习:

  1. 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树叶的形状以及表格里的数据。

    2.展示交流。

冬青

  3.交流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因为测量水平的局限,有些孩子测量数据差距比较大,所以对于“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的结论,有些小组的成员暂时还没有体会,但从展示同学的数据中却是能清晰可见的。

    4.算出各自测量的10片树叶长和宽比值的平均数,并填表。

    为了充分展现孩子们测量的数据,在更多的数据结果下进行对照比较,我请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到黑板上贴上树叶,写上各自测量的相关数据,教室内一度有些混乱,好在不少孩子有谦让的意识,一个个轮着来,很快数据都展现了出来。

各组数据(1)
各组数据(2)

  5.观察,比较,分析

  还没等我说什么,一个个交流欲望强烈,那个“细细长长的竹叶”和“圆圆胖胖的柿子树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纷纷表述想法:越是细长的树叶,比值越大;越是圆胖型的树叶,比值越小;细长型的树叶长和宽相差比较大,圆胖型的树叶长和宽比较接近;那些比值比较接近的树叶,形状也差不多……

    无需我多言,学生的多样的发现就是对这节综合实践课效果的最好检验。

    快结束这节课的时候,小雨同学一直举着她那个大大的爪型树叶,跃跃欲试,我问她:怎么没展示出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树叶太大了,样子也比较奇怪,所以就没有量好数据,只是带过来了!

    我趁机请大家帮忙,在测量结果出来前,让大家先猜一猜这个树叶长和宽的比值,大家都猜测在1左右,很快结果出来是0.6,孩子们都发现:原来这个比值还比1小啊!

那片最大的爪型树叶

      “比值比1小,说明什么?”我追问道。

      生:就是长比宽小呗!

      生:就是宽更大一些喽!

        ……

    课后任务:

    相互猜一猜各自测量树叶的比值,看谁猜得准!

      课后反思:

      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数学的真实相遇。正如曹培英形容统计过程为“烧鱼”一样,教学时不仅要重点关注“中段”(统计图表的制作),对“鱼头”(数据的采集)还有“鱼尾”(图表的解读)也不可忽视,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时候一定要“烧全鱼”,也就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应如此,需要引领学生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课后,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课堂热闹之后,要带领学生冷静思考,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才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为学生与数学的交融提供了互动的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是拓宽了这个时空,教师一定要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触摸数学的本质,让学习真正发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基于学生学习共同体培育语文生态课堂文化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
    火车头123阅读 6,298评论 0 8
  • 看着手机上的时间,看看站台,时间很仓促。感觉就要迟到了,急匆匆的,就是知道时间不够了,时间还是有些紧张的。 已经算...
    行百里者半九十阅读 689评论 0 0
  •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有勇气的去承担,而不是屈服现实,被迫的,压抑的向前挪步
    cabbagei阅读 1,046评论 0 0
  • <shape> 用于绘制几何形状(geometric shape)支持以下属性: 形状 android:shape...
    zoudaokou2006阅读 3,332评论 0 0
  •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发布后,意味着“司考”时代终结,“法考”走上了历史舞台。作为一个曾经被司考折磨...
    紫都九哥阅读 1,74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