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影像记录110
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是一座家喻户晓的作品,不管你懂不懂艺术。
2023年7月12日,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早上在市政厅广场的旧宫门口看到了《大卫》石雕像,傍晚在米开朗基罗广场又看到另一座青铜像。而这两座《大卫》像均不是米大师的原作,原作是不可能长年累月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那可是无价之宝。(图片1)(图片2)
那么,《大卫》原作在哪里呢?后面再说。先说说这位“大卫”是何许人也。
一、大卫的故事
大卫(David)是《圣经》中,古以色列国的第二任国王,他功勋卓著,是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现在以色列国旗上的大卫星,就是他的名字命名而来。(图片3)
关于大卫的故事有很多,“大卫击毙腓力斯丁(Philistines)巨人歌利亚(Goliath)”便是其中之一。这个故事在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中人人耳熟能详。
《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1-54)中记载,公元前1000年的某一天,在巴勒斯坦的一个山谷地带,腓力斯丁人与以色列人两军对峙。以色列人的首领名叫扫罗,即以色列国的第一任国王扫罗王。
这时,从腓力斯丁人军营中走出来一个大汉,名叫歌利亚。只见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铜盔,身披铠甲,肩扛铜矛。歌利亚大步走上来,对着以色列军队立定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扫罗的奴才,不是要打腓力斯丁人吗?我就是腓力斯丁人啊,你们怎么不来打呀?要是好汉的话,快点派个人来与我战斗。如果他敢与我战斗,把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仆人。如果我胜了他,你们就做我们的奴隶,服侍我们。”
歌利亚喊了一阵子,对方没有一个人出来,他又叫道“你们赶快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否则就是胆小鬼!”
就这样,歌利亚天天出来叫骂,骂了40天,骂得以色列人个个胆战心惊。扫罗手下无一将士敢出来迎战歌利亚。
正在此时,扫罗军营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大卫,是来给他的当战士的哥哥们送食品的。大卫是个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过人。他见过三个哥哥后,听到军营外面有人在高声叫骂,问清了缘由,便愤愤不平地要去迎战歌利亚。扫罗王知道了,就把大卫叫到面前,问大卫是谁的儿子,“大卫说,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
大卫对扫罗王说:“我们何必怕那腓力斯丁人呢,我们应该和他去战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不能和腓力斯丁人战斗。你太年轻,而那歌利亚从小就是战士,他武功高强,力大无比。”
“我可不怕他,”大卫对扫罗说,“我在放羊时,有次来了一只狮子,从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赶它、击打它,从它口中救出羊羔。”
“你这么小就敢斗狮子?”扫罗问他,“狮子不咬你吗?”
“咬我?”大卫继续说,“那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我曾经一人赤手空拳打死过狮子,打死过熊。那腓力斯丁人再敢来对阵叫骂,我一定叫他与狮子和熊一样!”
听见这样的豪言壮语,扫罗动了心。他对大卫说:“好吧,你可以出去战斗,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的铜盔给大卫戴上,把自己的铠甲给他披挂整齐。大卫觉得这些装备太笨重了,妨碍他走路,他又脱了盔甲,仍旧穿上他的牧羊服。
大卫到溪水中捡了5块鹅卵石,装在口袋里,手里拿着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后从以色列军营中走下山谷,一步一步走近正在叫骂着的腓力斯丁人。
那腓力斯丁人歌利亚也向着大卫走过来,看见大卫满脸稚气、细皮嫩肉的样子,不过是个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里。
两个人在两军阵前的山谷中,面对面地立定了。歌利亚对大卫说:“放羊娃娃,你拿着棍子到我这里来,难道我是狗吗?是不是以色列人都死绝了,叫一个娃娃出来迎战!”
大卫对歌利亚说:“你来攻击我,是靠刀枪和铜戟;我攻击你,是靠着我们的上帝耶和华。”
歌利亚迈着大步走过来。大卫也快步向他跑去,一边跑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鹅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见大卫用力一甩,“哧溜”一声,像一道流星,那鹅卵石飞了出去,正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大叫一声,扑倒在地。(图片4)
腓力斯丁人全都惊呆了,谁也不敢上前。大卫手里没有刀,他就踏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头,把头提在手里。看见讨战叫骂的勇士死了,腓力斯丁人顿时溃散了。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呐喊着,追杀过去,一鼓作气攻下了腓力斯丁人的几个城池,被杀的腓力斯丁人成千上万。
当扫罗、大卫和以色列战士从战场上凯旋时,以色列妇女从城里出来,欢天喜地,唱歌跳舞,迎接扫罗王和杀敌英雄大卫。妇女们同声歌唱:扫罗杀敌千千!大卫杀敌万万!
后来扫罗不幸战死,希伯来长老们经过商议,推举出身犹太部落的大卫为以色列犹太国王。大卫登基后,率领军队从石头做的下水道中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迦南人的一个叫耶布斯的城市,并改名为“耶路撒冷”(意为大卫城或和平之城),作为以色列犹太王国的首都。大卫在位约40年,打败了周围很多民族。当时,犹太王国国土空前辽阔,盛极一时。
二、米开朗基罗《大卫》
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原作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图片5)
1499年至1501年间,米开朗基罗回到了佛罗伦萨。羊毛同业公会委托米开朗基罗创作一件巨大的大卫雕像,计划着作为佛罗伦萨自由的象征,完工后摆放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房顶上。
羊毛同业公会提供的大理石,是阿戈斯蒂诺·迪·杜乔(Agostino di Duccio)在40多年前用过的。当年他觉得石头很硬、很脆,而且有的地方很薄,生怕搞砸了,就在雕凿了一点后不敢动了,而后也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
历经三年,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在这块被人损坏过,闲置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理石上完成了《大卫》像。
这座《大卫》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图片6)
《大卫》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这一杰作突显了米开朗基罗非凡的技术和出众的想象力,奠定了他作为雕塑家的地位。大卫手上拿的是“甩石鞭”,是放羊娃的工具,放羊时,每当头羊领着羊群乱跑,放羊娃就用它将土块或石头准确地甩到乱跑的头羊的前面,把它挡住,让它按正确路线前进。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
大卫像的上半身,尤其是头和左手和正常人体比例比偏大,这是因为雕像最初设计要放在大教堂的穹顶,雕像上部要放大,以便从下方欣赏。和雕像的高度相比,雕像的前后宽度比较窄,这也许和大理石最初的形状有关。
据“博物馆达人”姜松所著《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一书介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原作现藏于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最初《大卫像》计划放置地地方是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屋顶,但完工后人们才发现,要把高5米5、重6吨的雕像吊举到如此高度,实在是无法完成。因此市政府特别召开听证会,请专家们讨论摆放巨像的地点。
会上达·芬奇首先发言,主张把《大卫像》入在维奇奥宫(即旧宫、市政厅)边角的凉廊里,认为这样能使雕像免于日晒雨淋。但这个建议无疑激怒了米开朗基罗,他抱怨达•芬奇嫉妒自己才试图将《大卫》像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背阴处。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将《大卫》像摆在维奇奥宫的入口。1873年原作挪放保存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之后维奇奥宫门口展示的《大卫》像是1910年的复制品(石雕像)。还有一尊复制品(青铜像)摆放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央。”(图片1)(图片2)
一说起《大卫》像,人们就会想起米开朗基罗。其实,关于“大卫与歌利亚”的作品有很多,有石雕,有青铜像,有画像,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就连米开朗基罗自己都曾为此作画),也有作者不详的作品。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
三、多纳泰罗《大卫》
在历史上对大卫的大部分描绘和雕塑中,艺术家们选择把他描绘成一个小男孩。他们通常也会选择抓住他杀死歌利亚的那一刻。
米开朗基罗的师爷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画家),在1430-1432年间完成了一尊青铜雕像《大卫》,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早了足足70年。此雕像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巴杰罗国立美术馆。(图片7)
这座雕塑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件在青铜铸造过程中没有使用支撑的作品,和第一座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独立的、无支撑的裸体男子雕塑。选取的是大卫打败歌利亚后,将割掉的歌利亚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
该作品是多纳泰罗为美第奇府邸中庭制作的作品。雕塑中大卫的形象与《圣经》中的描写有很高的契合度,是一个略显瘦弱的少年。他赤裸的优美身躯以及手握的长剑衬托出一种少年英雄的气概,但草编宽边帽下的一头长发却又让大卫表现得有些女性化。完美的身体形态与女性化的容貌相结合,这正是多纳泰罗想象中少年大卫的样子。
这个雕塑带着浓浓的文艺复兴初期的革命性审美,走的是“牧羊少年初出茅庐一战成名”的路线。这个大卫,漫不经心的站姿带着胜利后的轻松愉悦。全身赤裸,则符合《旧约》中大卫拒绝穿铠甲的记载,处处透出自信甚至散漫。牧羊人的帽子、长发、婀娜的身姿,充满少年感又略带邪魅。雕塑的场景、装束都很符合《旧约》的记载,呈现的是一个举重若轻的少年。
一些艺术史学者研究提出,多纳泰罗应该是个同性恋者,在《大卫》这个雕像中,多纳泰罗似乎也做了一定的暗示。卷卷的长发配上小帽子,微微凸起的胸部,从背面看更是,那光滑的翘臀加上靴子和羽毛。被大卫踩在脚下的歌利亚的头盔上有一副驾驶战车的丘比特的浮雕,这幅浮雕意味着“爱的胜利”,多纳泰罗似乎要告诉大家,大卫是通过色诱打败了巨人歌利亚。(图片8)。
另外,早在1408年,多纳泰罗22岁时就做过一座《大卫》雕像,比较古风。但给人感觉不像英雄,比较像诗人。只是双脚前却放着的人头,说明了那个残酷的故事。这座雕像比老米的早了近百年。(图片9)
四、韦罗基奥《大卫》
再看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的版本,还是少年形象。(图片10)
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年)这件《年轻的大卫》也是应美第奇家族之邀创作的,创作于1473-1475年,也早于米开朗基罗30年,但比多纳泰罗晚了40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巴杰罗国立美术馆。
这更像是一个向多纳泰罗致敬的版本,选的是同样的割下巨人头颅后的胜利场景。
只不过这次的大卫笑容温和,还穿上了衣服,不再是邪魅少年而是阳光牧童的形象。
至此,对大卫故事的经典呈现方式似乎已经定形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少年大卫的形象已经定格为那个小机灵鬼。
年轻的大卫依然身体单薄,但穿上铠甲后的他显得更具力量。据说韦罗基奥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是以他的学生青年列奥纳多·达·芬奇为原型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这件雕塑中看到青年达芬奇那迷人的笑容,而这阳光迷人笑容中洋溢出的自信与无畏,不正是正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少年英雄大卫应该有的样子吗?
五、贝尔尼尼《大卫》
100多年后,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做出了下一时刻的大卫,一个一脸严肃的大卫。他选的是大卫投出鹅卵石的瞬间,也是杰作,但感觉直白有余,含蓄不足,更像一个普通的战士,没有那么震撼了。(图片11)
乔凡尼·洛伦佐·贝尔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的《大卫》是他早年的作品,也是贝尔尼尼的成名作,创作于1623年,作品完成时他年仅25岁。这时,离多纳泰罗的第一座《大卫》已经200多年了。
贝尔尼尼的这件作品描写的是正在战斗中的大卫,贝尔尼尼擅长于用人物身体的扭曲状态作为力量的表达。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正在做投掷石块的动作,身体扭曲到极限,而紧闭的双唇与坚毅的眼神则表现出了大卫向巨人歌利亚投掷石块一刹那的全神贯注。
在这件作品中,年轻的贝尔尼尼也效仿了韦罗基奥,为大卫选定了一个特定的个人形象。不过不同于韦罗基奥选用自己的学生达·芬奇,贝尔尼尼没有选择其他人,他直接将自己的头像嫁接到了大卫的身上,如此,这个坚毅的英雄形象就更增加了一种自我表现色彩。(图片12)
六、提香《大卫与歌利亚》
这是提香(Titian)1542-1544年间的油画《大卫与歌利亚》(David and Goliath)。(图片13)
提香(Titian,约 1488/1490年-1576年8月27日),又译提香·韦切利奥、提齐安诺·维伽略,(Tiziano Vecellio或Tiziano Vecelli),生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他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
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
七、里恰雷利《大卫与歌利亚的战斗》
卢浮宫大画廊中的画多数是挂在墙上的,只有这幅双面画《大卫与歌利亚的战斗》横在大画廊中,很是显眼。(图片14)
两幅画分别为正反面,画在石板材质上。两幅画的情节相同,都是大卫斩杀歌利亚的故事。(图片15)
据说画的模型原本是一个雕塑(已失传),两幅画分别代表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雕塑。创作年代大致在1550-1555年间,1715年被人送给路易十四。
丹尼尔来·里恰雷利(Daniele Ricciarelli,1509-1566年),更多人称他丹尼尔·达·沃尔泰拉(Daniele da Volterra),出生于托斯卡纳地区,是意大利矫饰主义画家和雕刻家。
他与米开朗基罗关系甚密,他的几幅画都是受晚年米开朗基罗的指点所做,或者说是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在罗马,他曾协助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作画。1564年,米开朗基罗死后,他为米开朗基罗做了面部倒模,并以此制作了米开朗基罗的头部铜像。
1565年,教廷认定裸体宗教画有罪,于是委派他将西斯廷教堂内米开朗基罗画的《最后的审判》中的裸体“遮羞”(最初教廷就不希望米开朗基罗画裸体人物,可实在宁不过这位大师),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后的审判》中很多人物的隐私部位都被无花果叶或腰带之类的遮住了。不过还没遮完,1565年,教宗庇护四世去世,因为要选新教皇,所以只好撤去脚手架,1566年画家又去世了。画家也因此得了个绰号“Il Braghettone”,大意是“画裤子的人”。
八、卡拉瓦乔《提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
1606年,卡拉瓦乔在争斗时失手杀死了一个年轻人拉努乔·托马索尼,被判死刑,并被悬赏项上人头, 他逃离罗马, 辗转到了那不勒斯的马耳他,加入马耳他骑士团, 后流亡西西里, 1607年画了这副《提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图片16)
画中歌利亚的面容就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肤色蜡黄、眉头紧锁、眼神哀怨愁苦, 表现了他当时的窘迫情状。黑色背景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种戏剧性的照明效果, 光线投射在人物身上, 大卫手提卡拉瓦乔的头,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似乎通过画面传达信息:“我的头献给你,请放过我!”
九、米开朗基罗《大卫杀歌利亚》
米开朗基罗本人也画过一幅大卫画,大概在他完成《大卫》石雕像5年后,就是那幅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中的一部分。(图片17)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大卫杀歌利亚》是米开朗基罗在1509年(33岁)时创作的文艺复兴全盛期的艺术作品,尺寸970×570 cm,湿壁画,目前该艺术作品由西斯廷礼拜堂保管。
十、其它
其实,有关大卫的作品不计其数,遍布世界各地。有名的,无名的,都有。
我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拍的这一座雕像就未得其详。(图片18)
另外,关于“大卫与歌利亚”这个题材的电影也有不少,我所知道的故事片就有三部,分别为《大卫与歌利亚》(David e Golia,1960年)、《大卫和歌利亚》(David and Goliath,2016年)、《大卫王》(King David,2018年)。
注.大卫
大卫(David),也译为达维德、戴维、戴维一世、戴维二世等(英语译法),是常见希伯来语、法语和英语人名,也是姓氏。从希伯来文名称“Dawid”看,这可能是希伯来语“dwd”,意思是“心爱”。
大卫这个名字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名,并出现于《希伯来圣经》之中,意思是“亲爱的”、“心爱的人”、“上帝的爱人”、“被爱”,其希伯来语常见昵称形式为“Dudi”,英语常见昵称为“Dave”和“Davy”。
通常,“david”人名表示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具有智慧和谋略,带有幽默感的男性。一个很容易让人亲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