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过好每一天,该来的都在路上。
蝉鸣渐弱,夏意悄然退场,八月在匆匆步履中画上句点。回望这三十一天,有按部就班的安稳,也有不期而遇的小惊喜;有全力以赴的专注,亦有偶尔松弛的惬意。站在夏秋交替的节点,对九月满是期待——期待更规律的节奏,期待新的突破,更期待在沉淀中收获成长。
这一月最大的感悟是:生活无需追赶他人的脚步,把每个当下的小事做好,便是对时光最好的回应。就像月初立下的“少焦虑、多行动”的目标,在慢慢践行中,竟也消解了不少内耗,学会了与生活“慢慢来”。
01读书写作:在文字里汲取与输出
八月的读书时光比较多,清晨散步加跑步的时候听书35本。听书大多是帆书上进行,遗憾的是一听而过,未写成读书笔记或是书评。一般上午及睡前读纸质书,一共读完5本书:
《红楼梦》
初次阅读,只是浅尝辄止,却已深深沉醉其中。书中人物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百态。它让我领略到古代贵族生活的精致与奢华,也让我感受到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这大概就是《红楼梦》留给我们的礼物——它从不是一本需要"读懂"的教科书,而是一位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友,在我们得意时提醒我们收敛,在我们失意时告诉我们:你经历的一切,早已有人写在书里,而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有人说它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有人说它是"爱情悲剧的极致演绎",但于普通人而言,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也照见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我们仨》
教会我对家庭之爱的珍视,家庭不只是生活共同体,更是灵魂相依的港湾;家庭的珍贵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风雨同舟时彼此的陪伴。
《上瘾式存钱》让我体验到攒钱的快乐与成就感,并提供了多种存钱的实操方法。
庞余亮的《小糊涂》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让我体验了一下乡村孩童的快乐。
蒋勋所著的《此时众生》,让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在四季流转中发现生命之美,在自然万物里看见众生”,展现蒋勋对生活、自然与众生的观察感悟,借二十四节气串联生活思考。
总之,我相信所读过的书读将化作养分封存在内在的气质和日常的谈吐里。
写作方面,坚持日更2000字。累计输出约7万字,从最初的“卡壳半天写不出开头”,到现在能快速梳理思路、明确主题。
这个月新开启的随笔系列写了9篇;主题文3篇,图语写作4篇。
9月萌生了写微小说的念头,尚未实施,担心影响到自己的休息和工作。
02、运动打卡进行时,在汗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八月把“运动”从“计划”变成了“习惯”,主要以慢跑和瑜伽为主:
• 慢跑: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从最初跑10分钟就气喘吁吁,到月末能轻松完成5公里,体重也悄悄降了2斤;
• 瑜伽:每天晨起15分钟拉伸,缓解了长期久坐的肩颈酸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更舒展。
运动最大的收获不是数字的变化,而是学会了“与身体对话”——累了就放慢速度,僵了就多做拉伸,这种“不勉强、不放弃”的态度,也悄悄影响了生活里的其他事。
03、理财投资:在学习中稳健前行八月的理财重点是“复盘与学习”:
1. 复盘上半年投资组合,赎回了2只长期收益低迷的基金,将资金转入更稳健的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降低了整体风险;
2. 坚持每周看1节理财课,重点学习了“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纠正了之前“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的误区;
3. 尝试记录“收支明细”,发现不必要的消费占比达15%,九月计划减少非必要支出,增加“强制储蓄”。
虽然本月投资收益不算突出,但心态更稳了——明白理财不是“赚快钱”,而是“长期的资产规划”,慢慢来反而更踏实。
04、工作新程:迎接开学“进行式”
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八月的后半段几乎都在为“开学”忙碌:
• 提前梳理新学期课程大纲,优化了3个章节的教学案例,加入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 参与学校教师培训,学习了“互动式课堂”的搭建方法,准备在九月的第一堂课上尝试;
忙碌中带着期待,因为知道每一份准备,都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也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
写在最后
八月再见,九月你好!
八月是沉淀的一月,是把“计划”落地、把“习惯”养成的一月;是在读书中积蓄力量,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工作中明确方向的一月。
挥手和八月的蝉鸣、热浪、小遗憾说再见,转身拥抱九月的清风、晨光与新期待。愿九月的自己,能带着八月的收获,继续保持热爱,稳步前行——不慌不忙,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