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是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自从推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在经济、文化、教育、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振兴乡村,推进乡村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农业经济、音乐舞蹈、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乡村振兴”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法新闻传播方向】
嵌入与浮出:
媒介视角下驻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往
摘要: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叠加着新媒体的普遍化发展,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离不开传统的沟通与新媒体介入。借助传统的沟通方式,驻村干部消除了"干部"与"驻村"之间存在的疏离,得以融入乡村并奠定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借助新媒体的连接属性,驻村干部得以跨越不同空间以对接资源的供需,也重构了乡村社会对交往空间的理解和共同体意识。基于对河南省58名驻村干部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的参与式观察,媒介在驻村干部的身份嵌入、资源获取及乡村公共空间构建等方面都传递出新的意义。同时,乡村治理中的连接与互动、传播效果内卷化及适应乡土媒介的建立等问题值得反思。
[1]余沐芩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J].嵌入与浮出:媒介视角下驻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往,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28-32
|2|【农业经济方向】
中国共产党城乡经济思想的百年流变与演进逻辑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科学的城乡经济思想:从革命战争时期的城乡互助思想、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思想、农业优先发展思想和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思想、工农业协调互助发展思想及农业机械化思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思想等;再到市场化改革中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思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和开发式扶贫思想;最终发展演进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乡村振兴思想及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思想。党的城乡经济思想百年流变的演进逻辑是:党的城乡建设思想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经济战略,党的城乡关系思想既依循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党的城乡发展思想以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为准绳。
[2]吴丰华、张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J].中国共产党城乡经济思想的百年流变与演进逻辑,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4):11
|3|【音乐舞蹈方向】
乡愁赋能乡村振兴:兼论乡村音乐的文化传承
——评《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正>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公共生活和群体情感的记忆会伴随一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感选择。我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漫长的农耕文明进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乡土情怀,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愁情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流动的更加频繁,乡愁不仅是客乡人对家乡的一种深刻眷恋,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生动力。学者祝云的《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正是以民间音乐为切入口,将民间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
[3]芦佳.长春教育学院[J].乡愁赋能乡村振兴:兼论乡村音乐的文化传承——评《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170+209
|4|【旅游方向】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摘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旅游和经济资源。目前,学术界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研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路径;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产业发展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支持力;市场需求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驱动力;技术升级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创新力。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路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它们的融合发展却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相互渗透、彼此成就。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创新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顶层设计;打造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高端品牌;构建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完善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保障体系。
[4]田磊等.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J].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21,(05):123-128
|5|【教育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正>推动乡村振兴与思政教育一体融合发展,将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大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拉近学生与国家、社会及民族发展的关系与距离,真正在实践思政教育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思想理念与精神认识。本文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当前改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5]张娜、杨爱梅.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J].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5):1531
|6|【法律方向】
乡村法治振兴背景下农村法律援助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矛盾悄然发生改变,法律援助范围与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却仍然存在各类问题,制约了农村法律援助效率与效果,不利于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对乡村法治振兴的助推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困境,提出发挥农村法律援助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助力乡村法治振兴,推动新农村建设。
[6]杨宏.四川文理学院政法学院[J].乡村法治振兴背景下农村法律援助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21,(06):34-36
|7|【文化方向】
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耦合性研究
摘要:<正>我国是指明的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并积极探索与乡村、农业发展相一致的实施路径和惠民政策。近年来,各地纷纷实施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乡村经济战略和计划,例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精准扶贫、异地扶贫等,乡村、乡貌、农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不同的是,乡村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及创新工作进展不大,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乡村振兴五大内容的有效落实和推进。因而进一步探讨新时期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及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显著实际价值和意义。
[7]李斌.郑州西亚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J].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耦合性研究,核农学报,2021,35(08):1957
|8|【政治方向】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
摘要: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基,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本实现。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应从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出发,破解乡村治理的发生学密码,在实践目标和实践观念上呈现张力,澄清价值目的、价值尺度和价值主张,并从二者相统一的高度反观我国当下乡村治理"能力不强、动力不足、导向不明"等现实困境,从本质上解读为何治理和如何治理,以治理"实践"体现和观照治理"价值",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徐秦法、赖远妮.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行政论坛,2021,28(03):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