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处不断深入的百丈泥潭,黑暗,迷雾,阻隔了一切的光源。一双睁着的眼睛,已形同虚设,两只手凭着直觉的牵引,胡乱摸索。
心脏变换着速度跳动,大脑高速地运转着,构成的却是零零散散的碎片。而其中那看似轻巧,又至关重要的一片的缺失,注定了,这将是一段未知终点的探险。
此刻的我,脑海里一片混乱。空白伴着一张缠结万千的网,在我的脑中不断汇聚,错乱复杂,难解难分。
我道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显而易明的是,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亦或者说,失去了那股子为之奋力的劲头。
每天,我只是在机械地处理手头上的工作任务。大部分的工作,步调单一,乏味枯燥。同事间偶尔的闲聊,可以消除一时的疲惫,却难解郁结已久的自我怀疑。
每个人不是应该随着时光的逝去,年岁的增长,而愈发成熟?于我,为何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止境的困惑。期待的成长了无痕迹,自我审视间隐约还出现了几笔倒退的墨点。一道无所适从,自怨自艾的枷锁,困住了我。心中声嘶力竭地叫嚣着,也不过是一场徒劳,一场空。
颓丧时,总有人推荐看些正能量的事物。它们被哲人、名人的至理名言所填充,多少有些激励作用。只是大道理每个人都能理解,但实践起来,并非人人可行。
我们时常看见,或者听闻那些成功人士的光辉事迹,他们用心血与汗水,换来了登上人生顶峰的机会。他们在言行之中,总会自主地遵循各种准则。这使得他们显得与众不同,熠熠闪光。可以说是自律,也可以说是有理想,有目标。无论如何,他们在我们的眼中已成为了敬畏、崇高的代表。
但假如这些事迹中的主人公是我们——沧海一粟,那故事的结局,便难以言说了。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懦弱与自卑的结合体。我们卑微的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微不足道的。既然不那么重要,又有谁会想着用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去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人呢?大道理的传播对象是大众,而实践者毕竟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终归逃脱不出懒散的诱惑。即便一个道理快要听出茧子来,也可能是行而此时,弃之永久。
经验之人总爱规劝的是,慢慢来,一步一脚印,一旦熬过了前几载,以后也就云淡风轻,无畏无惧了。然而,“熬”这个字,多少带着几分诙谐的色彩,它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耐力。
可我们皆是芸芸众生,没那么多的力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人总有花完力气,疲惫不堪的时候。当只剩下一副空荡的躯壳,那灰暗的念想就会化作毒药,一点点地侵蚀残存的坚韧意志。
人的内心从不是坚不可摧的。古代诗人苏轼,是豪放派诗词的代表。我们总说,他的诗中表现了他的乐观与豁达。可他真就一直幸福快乐着吗?在那字里行间,夹杂着的伤春悲秋,多愁善感,不也清晰可见?乐观不过是一种处事心态,那是经历风雨后,对无可奈何之事的淡然处之。而我们呢?生活在这被物质世界不断殖民的社会之中,谈何百分百的心无顾忌,无忧无虑?
这一刻,我丧了。是什么将我困住?一堆堆理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在我心中滋生。它们随着血液循环,直逼大脑。当一切杂念汇于一处,颓废与泄气不谋而合。我如焉了的气球,又扁又瘫。久而久之,厌恶相继而来,自我否定将我封锁于灰色空间。越挣扎,越无力,最后连呼吸也变得吃力。
没有人愿意与颓丧之人打交道,一不留神,就会跟随着步入其中。谁能知晓是否会万劫不复?最好的方法,也就是遇之避之,畏而远之。
消防员和救援队可以解救人于水火之中,却救不了被心中杂念所摧残的囚徒。或许善解人意的朋友,会提点几句,稍作缓解。但因起于己,果终于己。通俗的说,既然一切烦扰源于自身,那破解之法也只能从自身找寻。一旦拾得问题,自己看开了,释怀了,也就真正地走出了那自我禁锢的牢笼。
有时候,最好的释放压抑情绪的方式就是抒发——写文章或者诉诸他人。此刻的我,就是借助这篇文章来排解自己。当我们将那些困扰我们消极的事物,端到明面上,深思熟虑一番,它们所产生的压力,便会逐渐消逝。即使不是在这一刻一秒,就将其驱散。但接下来的分分秒秒,它都会淡去,直至无影。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转不过的弯。只要不将自己封闭,锁死,一切总该会过去。
开心,亦或忧郁,都只是我们自身的情绪表现。它们就像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有的美不胜收,有的黯淡无光。许许多多的风景,才构成了一场完美的旅行。愿我们都能拥有数不尽的,无与伦比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