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对日本人文的研究,就避不开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个人爱好,也购入了此书,闲暇之余也偶尔翻翻!本尼迪克特用菊的温和,刀的锋芒解读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格:好战而祥和,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所面对的学生很多不正是这样吗?时而顽皮时而乖巧,时而叛逆时而听话,认真做题然也会敷衍了事……这不正是现实版的《菊与刀》吗?有时候也会问学生,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为何人家能考八九十,你就考不及格?为何就不能好好表现,你看看谁谁谁人家怎么做得……这种差异一度让我很困惑,有时候也会产生对孩子智商差距得怀疑?直到看到此书,上面有这么一段对文化塑造的讲述“一个部落可能和它的邻近部落在正式习俗上有90%得相似,然而它也会按照自己需要逐渐修改而形成与邻近部落截然不同的俩字后边。”读完这里以后在结合日本和中国文化的渊源,原来的问题豁然开朗!我所面对的学生不就和本尼迪克特所描述的部落一样的吗,他们或许同在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所教授,然而他们却因自己的需要,或因为生活环境,或因为兴趣爱好等等,这也提醒了我,以后教学中或许要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表达习惯这些看似与教学毫无关系的问题。做到了解学生,方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