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红灯,你盯着车上一闪一闪跳动的冒号,思量着会不会因为迟到影响今天的会议。
“嘀……嘀……”
尖利的喇叭声从后面传来,你看了看前面,一溜的车纹丝未动。
“嘀……嘀……”
喇叭声再次传来,一万只草泥马在你心中奔腾,你推开车门冲到后面的车门前。车窗降下来,大学同学梅朵眯眼看着你,笑意盈盈。
“是你啊!好久不见了”……
这种场景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你着急赶时间,后面的车不断按喇叭,你怒火中烧,正想下车骂人,一看是熟人,转怒为喜。可见,生活中的事件会影响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事实上,在上面的例子中,改变你态度的并不是你的大学同学梅朵,而是你的大脑。看到大学同学,你的大脑极速运转,她按喇叭是向你打招呼,你们很久没见面了,于是,你的怒气消失了。你恢复了理性。
如果你下车来发现按喇叭的人是一名陌生人,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对思维的反思和思考,能够帮助你能够以一种新的角度看待事件,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大脑的发动机。它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事实阶段、联系阶段、结果阶段和行动阶段。
面对发生的事实(收集信息),大脑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判断的结果后采取行动,行动后有了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在反馈回路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人类独有的心智:
心理化:推断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并对他人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
意向性:心理化产生作用的工具,可以分为几阶。
拥有一阶意向性能够反思自我
拥有二阶意向性能够形成关于他人心智状态的理念
拥有三阶意向性能够推断一个人如何思考 另一个人的想法
拥有四阶意向性能够推断一个人怎么揣测另一个人如何思考第三方的想法。
元认知
每当我们对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在使用元认知。
问题解决技术依靠着一种人类独有的手段,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手段在生活中都得到频繁的使用。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种手段的作用,就是它帮助人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
元认知怎样工作
元认知回路
元认知以系统为开端,对无意识“模块”进行加工,部分信息进入到意识空间,呈现于我们内心的屏幕上,即心理剧场上进行元认知加工,以维持自稳态与应变稳态的平衡。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能被我们觉察到的外部事物和内在状态就是意识,不能被我们觉察到的就是无意识。
在意识空间中,信息加工速度最高也只能达到40次/秒;无意识信息加工速度最高可达到11000000/秒。
来源于无意识认知的想法和感情可以渗透到“低级元认知”空间里,在“低级元认知”空间中,我们开始处理无意识中的未知事件,但是这些事件却无法投射到心理剧场中,直到大脑中的指挥控制中心(前额叶皮层)将它们输送到“高级元认知”(也叫“意识元表征”,位于元认知箱的高级部分)。这是我们心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从心理上分离,如同灵魂出窍般去看我们的所思所感。
元认知觉察
元认知觉察就是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维的,并对思维进行检测和影响。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对思维影响的程度高低。
元认知觉察包含四个主要因素:
元认知控制 :在意识空间中,我们施加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有意识控制
元认知知识:进入意识空间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元认知监控:在意识空间中,我们对知识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率
元认知体验:我们能从意识空间的知识中获得什么,以及这种体验怎样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获益
心声
心声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元认知觉察的表达。当我们做某些决定时,会听见一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去做吧”“千万别这么干”,这就是心声。在读一些名人传记时,也常会听到成功人士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声音,然后遵从内心的指引,最后取得了成功。
聆听自己的心声真的如此有效吗?
不。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过元认知觉察过程,更大的可能是,心声只会引领你走向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之中。
这是因为,大脑工作太繁忙,它也有想偷懒的时候,追求“感觉好”是本能。但是,这种“感觉好”往往是本能的替代词,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已经与我们的文化脱节了。
因此,我们必须训练思维,掌握运用元认知的技巧,以获得自律型人格。
“自律”指的是可达到的自我意识的最高水平。
自律型人格的优势
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更加适应性地去考虑问题
更加出色的任务表现力(工作、学校表现等等)
如何改变
相信改变会发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词语都表明着似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还有另外一些词语,诸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都表达着变化的可能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在任何类型上都可以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我们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为了适应环境,人格已经悄然改变,而自己对这个过程却不知道。
举例来说,研究发现,当人们某一部分肢体牌瘫痪状态时,大脑能够通过有意识 的训练重塑自身,通过其他神经通路来控制其余健康肢体,进而使瘫痪肢体恢复功能。
所有的研究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彻底地改变成另一个样子,每个人所遇到的变化阻力是不同的,但是,部分的改变仍然会带来较好的结果。
认识你的思维
了解舒适区
远古时代,尚未进入农耕社会的原始人类在填饱肚子后要找个山洞休息,以弥补捕猎时的耗能;离开山洞时,他们需要保持警觉性,防止受到其他物种的侵袭。时代更迭,人类的应对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始终在舒适放松的“自稳态”和“应变稳态”之间循环适应。
过犹不及,长时间的放松和警觉都不健康,适当的葛优瘫之后也需要高效紧张的工作,反之亦然。
警觉与放松的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这是舒适区的真相。
认识思维误区
“非黑即白”的思维
要么就做到最好,要么就干脆不做;不是对就是错;非此即彼。
以偏概全
那人抽烟,生活习惯一定不好;纹身的都不是好人。
糟糕至极,全盘否定
考分这么低,永远不会有什么前途;失恋了,再也遇不到心爱的人了;晋升了又怎么样,还是一个loser。
绝对化
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孩子没教育好,都是我的错。
这些都是人们容易产生的思维误区,很多时候,这些思维错误常常同时发生。在认识自己的思维误区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人的思维误区,避免对自己的心智产生影响。
关注你的情绪
情绪的自动化伴随着反馈回路,如果思维错误长期存在于大脑中,会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神经通路。回观情绪的自动化过程可以回观自身。
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反映了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情绪带领我们回观自己的需要,检视自己的思维错误,运用元认知对思维产生思考。
观看你的心理剧本
整合多个自我
运动时的我与写作时的我不同,聚会时的我与办公室的我不同,我是多个身份结合而成的混合物。大脑将其进行整合成为我们自己量身定做的身份。
剧本的来源
父母的期望、朋友的看法、老板的意图都是我们剧本的参照,有的时候,参照物会和我们的遗传剧本不匹配,怎样适应是关键。
寻求平衡
当你要上台演讲时,你感到紧张,担心出错,在众人面前丢脸,你没有勇气走上讲台。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么你就走向了自我失调的方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感受,那么你有可能是自我协调的。无论哪种情况,你都没有对思维进行思考,失去了平衡。
寻求和保持平衡才能创造元认知空间。
接受变化
自我叙述总是在变化,这种变化或是小到不易察觉,或是大到令人嘡目结舌。叙述从来不是静态的,正如我们在之前的章节所讨论的,大脑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也从来不是生而定型的。尽管并非时时都能体验到变化,但是我们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成为大脑的主人
了解了舒适区的真相和容易产生的思维误区后,我们要成为大脑的主人。
大脑片刻不停地往意识空间中堵塞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并不能定义你自身。它们是一个正常运转的大脑的自然产物。我们怎样处理那些想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何发生改变
改变思维方式不仅是思考,需要有实际的行动。这些行动包括:
自我管理
建立良好的习惯,对头脑中的消极想法说不,使用意识楔重新思考,了解产生情绪体验的反馈回路,不完全以过去的经验参照未来,识别无意识的阴暗面,诚实面对自己,运用音乐、冥想等方式培养内心的宁静。
能量管理
信念会耗费大脑的能量,我们需要用信念来审视目标,确保每一个目标都能在信念中找到空间,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运用选择性策略让自己处于行动进程中,了解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想法,做好自我管理来提升表现,给自己支持,保障睡眠,坚持运动,摄入糖份,尽量不饮酒,保持能量的平衡。
关系管理
为自己写一份讣告,想象失去至亲的体验,梳理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思考自己及自己的成就对他人的影响,对他人常保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扩大视野
阅读挑战性书籍,观看挑战性电影,增加文化投入,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学习先哲,认识自己被影响的方式,更深的了解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