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23日,在余晖中我们登上了前往版纳的旅游巴士。车上是没有导游的,司机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倒是挺和善的。按照傣族风俗,应该叫他“毛多利”(念“猫多里”)。 汽车先沿昆曼高速前行,后来又下了高速,由于是夜晚,除了从一簇簇灯光判定是经过城市或者村庄外啥也不知道,人也迷迷糊糊的。一路颠簸,凌晨两点多被司机叫醒,说是到了普洱,今晚就住这里,一早再去版纳。 接着一个女子上车来,告诉我们她就是我们版纳行程的导游,姓李,让管叫小李。她让我们跟着她到宾馆里安排住宿。普洱其实就是思茅,闻名的普洱茶虽以普洱名却并非只有此处出产,这普洱市原来叫做思茅市,《玉观音》中主人公安心的家就是这地儿。我站了宾馆门口四下打量,路灯泛着昏黄的光,没有行人,只有夜行汽车轰隆开过,不知为何,不由自主想到毒品贩子。正胡思乱想间,小李招呼我们领房间钥匙,一看,车上其余人都领走了,就剩我和阿司匹林两家人,而宾馆服务员却说只有一个三人间。这不对呀,应该是旅行公司预定好的,怎么会只有一间房呢?小李也急了,让我们等着,她和服务员用当地话交涉。阿司许是太疲倦,当时就变了脸色,我也有些气愤,咋会这样啊,给康辉的联系人去电话,告诉他我们很生气,那边就问我导游是谁,手机号码多少。我一想,算了,这两天还得指望这导游呢,俺还没有开始游览就先把导游告了,这后来不会瞧脸色么?只好六个人先到三人间歇着,过了半个小时,小李来到房间说司机把房间让了出来,然后是连声说对不起,据说是前面的旅客拿错了钥匙,而他们都睡下了也不好打扰云云。有房就行,都三点多了,还能够睡两个多小时,赶紧睡下。
早上五点多就给叫醒了,说六点发车去版纳。没有办法,睡眼惺忪的,终于对跟团旅游开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小李和苏丹女士一样,开始了她在车上的滔滔不绝。但她的口才实在不咋样,除了介绍点民族风俗外,就是用带方音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述一些即将游览景点的概况,然后迅速把内容转到了普洱茶小栗咖啡和傣族风情节目上,什么花多少人民币打造的节目啊什么篝火晚会啊,那可是自费项目咯。中间自然“插播”一下估计他们认为最值得称道的风俗,比如傣族是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男的叫做赔钱货,要想娶媳妇还得做三年苦工什么的,还讲到版纳民族中民族的审美特点,哈尼族以黑为美啊,傣族长裙如何把女人衬托得柳腰纤细啊等等。其实俺也知道,每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这都是导游用来调动游客思绪的好内容,其实现在都汉化得差不多了,除非深山旮旯,哪还有什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哦。接近九点钟,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双版纳,到房间放了行李,直接就去野象谷参观。
我在电视上了解过野象谷,野象是有的,可惜游客很少看到。当然,正如小李所说,来到野象谷看到野象是运气,没有看到是福气,意思是说碰上野象危险大大的,每年景区都会发生野象伤人事件。挥弦很是高兴,他最喜欢动物了,看到行程表上在野象谷要呆上四个小时,要参观蟒蛇园、蝴蝶园、猴园,驯象表演等等,虽然只睡了两个小时,却精神十足。进门坐索道穿越整个沟谷,缆车下面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形态各异的植物,空气中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忽然看到一只野象在丛林中觅食,兴奋极了,赶紧拍下来,呵呵,后来才知道,那也是驯化了后放养在密林中满足一下游客看野象的愿望的。下了索道,是一片开阔地,游人很多,小商贩穿梭其中叫卖一些纪念品。两只黑色小猴在一棵数上腾挪跳跃,忽而下到地上从人群中倏忽穿过,又迅速上到树上,惹的游人一阵惊叫,我猜应该是驯化过的。步行下到谷中,穿过野象谷,小李同学走得实在太快了,感觉是在赶路似的,她的讲解很少,我隔得远,在游客的嘈杂声中几乎没听见她说什么。儿子脚劲厉害,屁颠着跟在导游后面,挥弦娘也只好快步跟着,我陪了老娘走后面,很快掉了队。不过这掉队也没什么,倒是可以慢慢欣赏沿途风光,反正我对圈养的那些动物没兴趣,不如把时间用在路途上。很多个路口都有人吆喝和动物照相,一些人手拿相机狠狠地咔嚓,然后请俺去看电脑上的照片,问我要不要,我先不明白,觉得照片蛮好的,比我自己照得好,说要啊,人家就说那就十元。嘿嘿,原来不是免费午餐哦,那我就不要了,心里免不了犯嘀咕,咋能够随便拍照呢,侵犯俺肖像权呢。不过,和动物照相也还真不错,亲近了一回蟒蛇,照片俺自己拍摄就是,爷俩花费二十个大洋。
中午伙食极差,可我发现一个个都狼吞虎咽的,呵呵。无论菜怎么不对口味,我和阿司匹林的小酒酒是不可少的,云南泡菜有特色,下酒正好。午饭后就该去看驯象表演了,那可是儿子最盼望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