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上古天真论
二、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九)、烟酒奇物也
为什么说,烟酒奇物也?
酒,看上去是水,点着了是火,所以酒,乃水火既济之物,同时具备两种相反的属性!
中国白酒是粮食的精华,西方的葡萄酒是植物发酵。
西方的葡萄酒是葡萄酿制的,葡萄是植物,属阴寒。中国人吃葡萄吃的更讲究,是吃葡萄干。葡萄干是阴性的物质,经过了暴晒,得了阳。西北有大阳气,新疆的葡萄干最好。中国的酒是粮食酒,粮食是五谷之精华。有些修行很好的老人,到了快死的时候,基本上消化不了食物,他就不吃饭了,但他一定天天喝酒,且喝的一定是白酒,是高度的白酒,粮食酒远远好过植物酒。
烟是世界上所有植物里最需要阳光的东西,盛产烟叶的地区是古巴、云南这些高原。烟,从阴阳上论,属阳性。如果能够抽到没有放添加剂的真正的好烟叶,是不可能得咽炎的。雪茄那么贵,就是因为烟叶是绝对的好东西,且烟叶到现在还算是不被污染的。
酒,在中药里是“引经药”,过度饮酒一定损肝,但稍稍用在引经药里,它对肝又是一种救赎。小饮对肝有益。所谓引经药就是把要解决病痛的药物引到肝经那儿,把肝宣开,人就舒坦一点,但是不能多喝,更不能喝郁闷酒。
在中医中药里,若是肝上有点毛病,或者是肝郁得特别厉害,就稍微用点酒。女性,尤其在经期前后,一定要吃一样东西,醪糟,也叫酒酿,吃个醪糟煮蛋就好。因为醪糟大补气血,而且可以除瘀血,但一定要加热后服用。凡是子宫的病通通属于肝病,所以治子宫病就是要从肝经治。
注意:女性疾患要想除掉,最好的治愈期是月经期,因为只有在月经期里,女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反过来讲,女性疾患里最难治的病,也是月经期间生大气造成的疾病,可偏偏许多女性都是在这个时候情绪最激烈。月经期,只要一生气里面就凝结,去都去不掉,有的就直接闭经了,只好等你下一次来月经时用更多的血把瘀血排掉,这也是有子宫肌瘤的人容易经期淋漓的原因。女人一辈子都靠血养着,这样折腾一次,下月来月经时,血又不足了,人又没劲儿了,这样慢慢就形成了瘀滞……
记住,生门即死门,人之生门和死门其实是一条路,这句话在我们人生当中特别重要。当你濒临绝境的时候,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时,就是把死门当生门走,要么死,要么绝处逢生。生命也是一样,经期,既是治病最好的时期,也是得病的最糟糕的时期。
睡眠是一件大事,所有的养,包括你吃任何的营养品,都赶不上美美睡上一觉,睡眠是最大的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都在睡觉,所有搞现代胎教的都是蠢妈妈,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学外语……有的还把录音机放在肚子上,净折腾孩子了。小胎儿要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他容易吗?他全得靠在睡眠中不断地分裂,不断地递减,或增加。他这10个月忙着呢,这10个月的忙碌,一定要在“无为”的情况下进行。就是不被干预的状态下进行。你一旦“有为”、一旦干扰,生命就可能出错。睡眠状态下是无知无识,生命只是顺应着它的本来面目去变,这时候你乱下指令,就会对它有影响。
烟酒,虽是奇物,但都不可太过,更不能以酒为浆、烟不离手。
(十)、对“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的理解。
“醉以入房”的房,指的是“房事”,也就是男女之事。男女之事,本是美好的,但“醉以入房”,就不美好了,是纵欲。“欲念”是人之常情,若有美好的男女情爱,可以纾解我们人生在世的很多烦恼,但不能在一种没理性、喝醉的情况下进行。
“以欲竭其精”,是指用欲念耗散精气。“以耗散其真”里面的“耗”,在这里是通假字,通“喜好”的“好”,翻译过来就是:用喜好耗散真阳元气。由此可见,欲念是阴性的,耗散阴精;喜好是阳性的,耗散阳气。这两句是指:欲望,是造病之根源。
《黄帝内经》不是宗教,它不要求你无欲,也不要求你禁欲,但是,它要求你少欲,不能纵欲。一切以不伤生命为基准。欲望,是气血的体现,年轻人欲望贲张,是气血足的象;年老者欲望低迷,是气血衰退的象。但也有老人家欲望贲张的,这不是气血足,而是虚阳外越、收敛不住的象,是病。
《黄帝内经》谈欲望,别有一番风趣,不能离了身体根本说欲望,一切要以阴阳、气血说话。
很多年轻人焦苦不堪,是混淆了欲望与志气,是把欲望当作了志气。欲望和志气,都源于肾,但中医偏偏说左肾、右命门,于是便有了阴阳,于是,也分出了欲望与志气的不同。欲望为阴,自有其阴鸷之气,一旦被压抑,便心浊气败,幽怨满怀。志气为阳,自有其舒朗神气,即使暂时不得志,也能从容自在。
元气藏于肾,因此欲望或志气皆掀动元气,只是欲望耗元气,志气补元气。欲望易纠结挣扎,欲望大、身量胸怀小,就有担不起的痛,故耗。欲望达不成,心灰意冷,就更耗。而志气,简单纯粹,只是情怀和理想,成与不成,任天意安排,因此,见南山悠然,见蒹葭悠然,见流水亦悠然。没有负担,没有成见,在喜乐禅意中渐生浩然之气,故,养元气。这就是阴与阳带给我们的身心体验。
无论成功与否,重要的是我们身与心要平衡,平衡感是生命的一个要点,比如,气弱、血弱、精神弱,平衡就好。弱,只是不足,不是病。所谓病,就好比气足、血不足,则浮躁;血足、气不足,也呆滞。人生亦如是,气血弱,欲望低,倒也平和快乐;怕就怕,内里空瘪又欲火万丈,最后难免膏脂燃尽、身心俱焚。家庭生活也同样,最初的爱是熊熊烈火,而最终的爱却很可能是点点灰烬。恋爱,靠欲念支撑;而婚姻,靠意志维持。能把熊熊烈火坚持到点点灰烬的,一定知道这过程的不易和艰苦的付出。
“不知持满”这句还是说“不知足”。“不时御神”是指:不能按时驾驭自己的神明。人生在世,身体与神明的协调最难得。所谓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就是指身体与神明的协调。协调了,人就自在,就从容;不协调,人就惶惶不可终日,就得病。
(十一)、对“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的理解。这是这一小段的结句。
现代人追求的是心里当下痛快就好,这就叫作“务快其心”。生命是一条长长的线,而不是一段一段的。我们现在只求一段一段的快乐,不知何为终极的快乐。最终的快乐一定是一种稳定的快乐,也就是“法喜悠然”。所谓“法喜”,就是不再“心随境转”。所谓心随境转,就是看见下雨了,心就悲伤;天晴了,心就喜悦。而是要“境随心转”,无论看见什么,都保持内心的稳定,温度是恒定的,色彩是协调的,心境是澄净的……
所谓“逆于生乐”,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违背生命的原始准则,如“食饮无节、起居无常”等,一定会“半百而衰”。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一书的纲领,通篇都在讲这八个字。也就是—— 人生,既要符合天道,又得有具体方法;既要有天地阴阳的丰富多彩,又要有落地的平凡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气血的柔和、身心的平静,以及时时刻刻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