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皮皮陈刚
我对逃避本能感觉强烈,这是属于发展过度的部分。攻击本能发展不够,这是属于发展不足的部分。
分析:
1.逃避本能高。我小时候,妈妈是小学老师,后来做到校长,破纪录地将学生送进县重点中学,威望非常高,非常好强,性格急躁,控制欲强,让我从小就在她的各种命令中不得不服从,否则挨骂挨打是轻的,没得吃的最麻烦,不听讲的后果就是一直骂。很多时候她只要怒吼一声,我下意识就想缩成一团,躲到她看不到的地方去。后来这情形更是扩展到如果身边有人争吵或者打架,我就会迅速远离。这样的逃避本能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免受身体或语言恣意攻击的伤害。在很多时候,我又很容易察颜观色,揣摩他人想法和感受,容易共情他人,理解他人感受。成年以后,我努力学习和成长,在这部分本能上有所弱化,有些事敢出头了,有争吵也没那么怕了。
2.攻击本能低。(1)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是不想攻击,是不敢攻击。如果我妈在骂我时我居然敢攻击她,那会反了天了。见过我姐被她用拖把棍子打,那么粗的棍子都打断,也见过我姐被她罚跪在交通要道的路口几个小时,也见过我姐离家出走几次,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滚回来了,我不敢对我妈发起攻击。(2)掌握了“大义”时敢攻击。譬如帮助女同学对付欺负她们的男生时,我才敢打抱不平出手,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出手不会被批评。(3)对内攻击多。有时候被批评责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你配吗?(4)逃避本能的余威,让我在面临争吵时有时会进入短暂的头脑一片空白的状态,完全失去辩论的逻辑,只会被骂,张口结舌,回不了嘴。所以经常会出现那种情形,跟人发生争执之后好久才想明白,啊啊啊啊,我当时为什么不这么回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