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目的的练习的特点
1.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对比一下区别。
“我今年要读书”“我今年要每周读一本书并写下读书笔记并发布在简书上”
更加具体明确的目标会更有利于执行。
2.专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了图书馆却玩了一天手机?或者早上晨读的时候读读这个读读那个,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或者在心理上满足自己,那么你并不会有什么很大进步。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反馈
不管你学什么,其实都需要反馈。我学英语,老师的揪音就是给我的反馈。我参加挑战杯,那么导师的建议就是给我的反馈。我觉得大学很多课程多数人学的不好其实就是找不到人要反馈。如果没有人给你指出你的问题并告诉你如何去解决,而你自己也不会从自己这得到反馈,那么你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低效的。
4.走出舒适区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进步的太慢了,觉得没有成长。就是因为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没有走出来。芳宇说“如果你每天做的事不能让你觉得很有挑战的话,那就别做了。”所以现在也在尝试着挑战自己,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感受一下不同的体验。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挑战都是需要自己主动把自己推出去的。你可以向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给你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做你相关领域更难的事,或者其他你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当然,你也可以向自己提出要求,比如,先挣他一个亿对吧。开个玩笑,但是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提要求比如一个月瘦5斤,比如周五之前写完作业,比如主动做一次分享会…反正让自己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对了。
二.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简单解释一下,比如你看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唱起来,这就是你对这个歌词的心理表征。比如你听到蒙娜丽莎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那副画就是其所对应的心理表征。
三、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与有目的的练习最大的不同:
1.必须是一个能够有客观标准能选出最杰出的人,并有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卓越的绩效
2.有一位能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并在原来的方法上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改进
四、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1.首先,找位好导师
注意:最杰出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导师,你要看他是否有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并且当你自己改变了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
如果你找不到好导师,就让自己做自己的导师。给自己设计训练方法,并且每天反思给自己纠正。并在这个过程牢记“3F”:Focus,feedback,fix it.专注,反馈和纠正。
2.专注和投入
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如果你不专注,练习根本没有效果。有时候早上晨读我就会有这样的状态,还会觉得进步小,其实是自己根本没有专注练习。
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一半的努力来联系,效果更好。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考试周大家只要坚持下来,一般结果都不会太差。
3.跨越停滞阶段
我们常常在训练某项技能时遇到瓶颈期,感觉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提升。这个时候你可以做两件事:
(1)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身体
(2)攻克特定的弱点
拿说英语举个例子。如果一篇文章已经练习了一百遍,觉得怎么也没有提升了怎么办?第一,你可以换一篇文章练一练,找一下感觉。第二,你可以给很多助教发音频,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全力攻克它。比如双元音不饱满,那就抽一天的时间专门练双元音然后第二天再去练这篇文章。
4.保持动机
很多我们时候我们都喜欢写计划,但也就只是计划计划,很难坚持下来,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动机呢?
方法就是: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并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
拿早起举个例子。
怎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呢?你可以早点睡觉,并且中午补觉一个小时,那么你的身体就不会那么抗拒。
怎么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呢?你可以提前一天晚上和小伙伴打赌,如果没早起晨读就发10元红包,也可以让小伙伴给你打电话叫你起床,还可以申请当组长或者带读,给自己加一点责任感,还可以睡觉之前脑补一下明天带晨读带的特别好,加一点成就感。
五、杰出人物成长的三个阶段
1.产生兴趣
2.变得认真
3.全力投入
在第一个阶段,如果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并且给予了条件让他继续保持兴趣,那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或者有兄弟姐妹,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容易对相同的事物产生兴趣。
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孩子自己内心的动机占主要因素,父母和导师的鼓励不会起太大作用,但是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参加相关的活动。
在第三个阶段,需要全力投入,可能不仅是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大量投入。尤其是艺术类的,参加培训,参加比赛,请教练,都是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的孩子很难成为艺术家。
六.结合经历谈一下感受
看完书,确实觉得大多数领域其实都没有所谓的天才。传说中的天才其实都只是在那个年龄段练习的更多罢了。
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从小被人认为学习好。其实不过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我妈就让我没事去我哥哥和妹妹的幼儿园玩,算是培养兴趣吧,后来又回家读了一个幼儿园,年龄还不够上小学,所以又读了一个学前班。可以说,确实是练习的挺多的,相对于我那一届。
后来我7岁左右吧,因为我妈回来没事就喜欢给我买各种书。我记得很清楚,有次在成都玩,我妈让我每天必须写两页数学的计算题(纯计算)才能出去玩…那个假期把那本练习册基本都写完了…所以数学在开始时就比较好。一开始比较好,老师就会很喜欢很看中,四年级左右吧,没事数学老师就让我上台讲几道题…因为老师喜欢,所以学习的动力更强,因为大家都夸,所以就慢慢变成了他们口中的人。(这里我也想说没事别否定别人做什么不行,真的是说多了就会成真。因为他一旦不相信自己,那基本上就不会去练,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
好吧,废话就不说了,总结一下。不要自以为是,天才只是刻意练习次数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