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27字
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书籍:《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推荐指数:★★★★☆
▼
这是读村上的第一本书。起初是被封面吸引了,刚开始读的时候略微有些不适应,因为故事情节略有浮夸与荒诞,同时翻译的语腔总是感觉略有些古板,宛如一位老朽的叨唠。
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十五岁少年,田村卡夫卡因不堪忍受父亲的诅咒离家出走,在此期间他父亲被人杀害,与疑似自己母亲的佐伯交合。
想要逃避父亲的诅咒,但最终还是亲手将自己的命运轨迹交由了父亲的诅咒之中。
命运就是如此,越是害怕什么,便越会遇见它。
同时另一条故事线从一个叫中田的老人展开叙述,幼年丧失记忆,从此不识字,会说猫语,杀害嗜血成性的琼尼·沃克之后,与年轻司机星野踏上寻找记忆之途。
弑父,乱伦,幽灵,书中充满了许多超自然现象,以及开放的性文化描写
读完之后,它并没有让我第一时间产生共鸣,反而让我不解,光怪陆离难道是村上的文风
然而,几个夜晚过去,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通过间隙摇曳在房间一隅时,脑子里不断想起书中经常提到的一词“隐喻“,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
倏然间就明白了,荒诞的背后不过是隐喻残酷现实罢了,田村卡夫卡隐喻的是遭遇童年不幸的我们,那个诅咒隐喻的是我们背负的希望和诋毁
有人赞扬过你,爱过你,将希望寄情于你身上,也有人贬低过你,嘲讽过你,认为你一无是处
而有时这种赞扬和恶意会来自同一人,甚至会是你的父母
原本以为这本书毫无共鸣,但现在想来,写的难道不就是我们自己嘛?
01
同卡夫卡一样,在初二那年,我也离家出走了,出走两
直至现在,我依旧能回想起那天下午和母亲吵完架之后,她摔门离去,说我这样的人在社会中能有什么作用。
我翻出自己攒下的零花钱,120元。装好书本,背起书包来到了同学家
这是一场很不争气的离家出走,走时还想着明天上课的书本,作业有没有写完
没隔几个小时,父母就通过老师知道了我的所在之地
大四那年,考研失败,整个人沉沦在灰暗之中,也是在此时无意间听到父母在客厅议论我的未来,我听到我母亲说的那句,
“整天呆在家里面,又不去找工作,下半年我是不会让她呆在家里的。
听完之后,我默默合上了书本,放弃了二战的想法,打开了招聘软件,找到一份工作,工资极低
找到工作后,母亲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但父亲说,你想在这个小地方呆一辈子吗?
而那时,就像叫乌鸦的那个少年告诉田村卡夫卡,你将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另一个我逼着自己去了毫无亲朋好友的深圳,996,开始拿命赚钱
我想努力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努力逃脱想逃脱母亲口说的一无是处。
可我还是失败了,一年之后又回到了这个小地方,接二连三遭受失败,慢慢活成了“诅咒“中的样子。
书中的田村卡夫卡最终同样也没有逃离自己的诅咒。
他最后进入森林深处,用父亲的那把小刀割开了自己的血管,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昏迷后他的灵魂遇见了佐伯的灵魂,尽着母亲最后的一丝职责与爱意,她让田村卡夫卡回到现实中去,如果不懂活着的意义,那就去看那副画《海边的卡夫卡》。
我的理解是,画中的那个少年隐喻的便是卡夫卡自己,佐伯让他去看画,则是为了让直面他正视自己。
人生不会一段诅咒而彻底暗淡,也不会因为一段希望而永生灿烂。
幸福是寓言,而不幸才是常态。
02
面对不幸,最好的救赎方式,就是认清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
我想,这便是《海边的卡夫卡》最想告诉人们的一点吧。
我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开始认清自己的普通,认识自己的平凡,开始与自己和解。
不再以一句祝福而癫狂,也不会以一句诅咒而堕落。
让人真正痛苦的并非是别人口中的诅咒,而是你内心将它化成了黑暗的种子埋藏在心中,你用自己的心去孵化痛苦,让自己悲伤的还是自己的脆弱
书中最后叫乌鸦的少年让田村卡夫卡睡一觉,醒来之后他将会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我想,这便是隐喻时间的力量,时间带来了悲恸,却也可以沉淀一切。
就像现在,我二十五岁,以一个成人的角度看待这次离家出走,只觉得幼稚可笑。
可是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去看待,则是心碎与孤独。
苦痛并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只是掩盖在内心最深处,化成缥缈的记忆,让我们下次遇见不幸时,微笑并顽强对抗。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田村卡夫卡和我,和你,都会成为世界最顽强的人们。
- END -
插图:《何以为家》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