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提问】
马老师,有人说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但是我们看到当今社会,很多有差距的爱情也能修成正果,只要精神上能够达到平等,财富差距、年龄差距、地位差距等等已经不是问题了。请教马老师,您是怎么看的呢?
一直以来,我们常常讲“门当户对”,从社会地位、家庭财富的匹配,到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的契合,人们期望两个人或两个家庭之间处于平等状态,因此,有无数恋人因“门不当户不对”而被迫离散。庆幸的是,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人突破“门当户对”的俗念,跨越贫富、地位、年龄等差距,最终修成爱情正果。
说到“门当户对”,让马小秋想起了自身的经历。马小秋曾经的婚姻也是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合,因此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完全认同。但是,当时的我们有爱情、有梦想,没有太多地顾虑双方父母的意见,仍然坚持结婚并到海南发展。虽然这场婚姻没有坚持下去,但正如马小秋常说的“婚姻是一场修行”,马小秋从这场婚姻中觉知了真理、也收获了成长。
马小秋曾经在《秋言物语》中写到:“世间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爱情。没有哪个人的爱情可以成为标准,也没有哪种爱情方式可以成为固定模式。”实际上,两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再到组合成家庭,看似相同的发展过程,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因缘关系。
马小秋有一个闺蜜,她的家庭环境贫困落后,而她的老公有财富、有地位,尽管男方的父母一再反对,但他们依然幸福地结合在一起。马小秋还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多次离婚的女士,最终嫁给了一位王子,并在王子的悉心照顾下安然离世。你看,世上哪有“配”或“不配”、“登对”或“不登对”,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因缘和修行。
很多时候,在不同因缘的汇聚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现象。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有人会觉得某些现象很奇怪,但究其根源不过是前世今生的缘分促成当下现象。就拿婚姻来说,若用常人眼光看待婚姻,“门当户对”才是最好的选择;若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知道婚姻是过往种种因缘决定的。
佛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应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只有最好的安排。所以,无论看到过何种婚姻,无论是不是门当户对,我们都要学会接纳和尊重,而不是盲目地评判和抨击。要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人往往拒绝不了这样的必然性,但是可以改变心态以及处事的方法。就如昨天说到的杨丽萍,追求事业、放弃生育是她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敬业精神,而非自以为是地嘲讽她。
实际上,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年龄差距,或是地位差距,都属于婚姻的正常状态。只有不善之心,才会把正常状态异样化。马克龙先生与妻子相差二十多岁,遭受某些人的质疑和嘲讽,但他始终怀着感恩妻子的心,感谢妻子与他风雨同舟。所以,无论你的婚姻是哪种状态,请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包容对方的不足、感恩对方的付出。
马小秋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命中注定的结果,但是未来如何发展,则取决于当下的意念行动。所以,时刻保持一颗觉知的心,感恩人事物的磨练和考验,做好当下的点点滴滴,最终成就自己的美好缘分,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