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重道尊师,完善自我
文:诚明子
古贤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当今现实中却不尽然,由于人们长期以来重物质轻精神的偏狭心态,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不利,因此大家要改变一种观念:
拿钱买东西,不管贵贱,只要想买,就必花钱。这是一物质需求的条件。比如花钱买吃的,物质食粮。同理,花钱买学习,精神食粮。二者同样重要。但是有许多人觉得,花钱买学习,就不愿意了,总觉得免费是应当的。其实这种想法是对学问的贬低。那么这种观念就要改变。
看过以上大家的讨论后,觉得各抒己见很好!儒家讲“格物致知”,也就是说心体要和具体事物结合、混化,才能够得正确的认知。故我们做学问不能空谈,必须要联系实际。
上面由“束脩”谈到花钱学习的问题,其实是古今都是如此。此举即是学生对师者所传之道的重视,也是对师者的尊敬。当然,更是传学双方的互相支持,互相尊敬。
当然,也有人说,我学习就没花钱呀,还获得了较高的学位。是的,但是你虽没出这个钱,却有人为你出了这个钱。
当然,花钱学习,不必就是凡是学习就会花钱的,有时学习就用不到钱。比如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这跟花钱学习没多大关系。
更要明白的是,花钱学习不必等于买卖,故并不是说花得钱越贵,学到的东西越有价值。钱永远和学问不是等价交换。
当今人类所处之时代,已从崇尚物质,开始转向崇尚精神为主了,人的本质是精神,主要内容是道德。这个道德主要包括四大方面:自然道德、社会道德、社会自然道德、社会自由道德。所以,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才能活得更自由,更幸福。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是人类完善自我人格的必由之路。
大家要改变的观念:把注重满足自我物质需求舍得花钱,而在满足精神需求不舍得花钱的观念,改一改:即然人离不开物质需求,也更离不开精神需求,二者同样重要,在完善自我生命和人格的追求中多付出点时间、精力、甚或是合理地花钱,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