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年读过的书也不少了,可是总感觉自己肚子里空空如也。细细反思又看了听了一些材料,恍然大悟并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早点知道这些方法,于是简单考虑了一下就有了此文。
你会读吗?So easy?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刚读一本书不久和人讨论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作者是谁?文章内容?他的观点?你的想法?刚开始你会认为我的记忆力不好,但如此几次后呢?你会不会产生我读的是一本假书的错觉,在没了读书的兴趣。
“三板斧”破困境
1.摘抄经典语录+写感受
一本书的精华之处莫过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以及书中作者的逻辑思维,而承载这些的工具就是那些经典的句段,你说他们重不重要?
然后就是写自己的感受,写这些不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现在很多电子书都有划重点写感受的功能。
2.写书评
书评其实是给读者观看的,有助于在读之前对书有个基本的了解。而我们在看完后要自己写篇书评,也是考验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书评的观点是基于对书的理解,尽可能让你的观点独到,与众不同。
3.画思维导图
顾名思义就是一张你读完书后大脑里对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当你绘制时感觉思想抽丝剥茧搬从脑中跳跃到图像上,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当你看的书越来越多时,每一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你的资料库,随时从里面去调取,成就感会爆棚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初步对阅读有了新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实践、实践、实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希望对你有帮助!!!